快好知 kuaihz

【群芳吟】探春:一种远见,穿透了黯淡

作者:刘莉莉                朗读:侯志宏  

若说《红楼梦》中最具远见的人物,除了秦可卿,当属三丫头探春了。另外,她也是贾府四艳中性格最外露的一位。

“俊目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回)

简简单单十六字,绘出了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儿的探春,那份英气,那份爽利,犹如一株迎风的芭蕉,清致典雅地跃然纸上。翠色如洗、平阔如纸的蕉叶,晴日可观诗壁清影,雨夜可闻蕉窗淅沥。探春雅号“蕉下客”,又最喜芭蕉,正是蕉叶题诗的寓意。秋爽斋中的芭蕉也因此成为探春性格的象征。

明末清初文学家、美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白居易也曾有诗曰:“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由此可见,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和风日丽之时,数位诗友移案蕉荫,吟诗作赋,并题诗于蕉叶之上,颇有一种清新雅致的意趣;在杏花春雨之时,那题于蕉叶的诗作,又“不烦自洗,雨师代拭”,那种在蕉叶上挥毫泼墨,任其被雨洗去,该是一种怎样的爽朗之感。所以,《红楼梦》中由素喜芭蕉的探春,发起并成立“海棠诗社”绝非无根之源。风庭月榭之宴集诗人,帘杏溪桃可醉飞吟盏,是探春所欣羡的,其实也是大观园众女儿所向往的,就连行如槁木死灰的李纨,也有这个意思。可见探春之邀,堪比登高之呼,恰解群芳之心,遂成诗社之雅。

诗社之事,可以初见探春非凡的组织才能。“兴利除弊”,则进一步体现了探春敏锐的革新意识。她主动提出蠲了多项重重叠叠的开销,又把大观园各处分派给几个本分老诚知园圃之事的老妈妈,目的在于:

“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第五十五回)

虽然大观园改革未能使岌岌可危的贾府起死回生,但探春的才干与远见却不可因此而被抹杀。各方面颇为卓越的探春,庶出的身份,却让她异常敏感。这两个字总是在不经意间刺痛她高傲的灵魂。因赵国基之死,“刁奴”、“愚妾”相继留难。对居心叵测的刁奴吴新登家的,探春可以含威而不露,杀鸡以儆猴,但对粗鄙愚昧的生母,她内心的悲苦再也无法抑制,“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

二姐姐迎春被乳母媳妇欺辱,她能挺身而出;王夫人被贾母误解,她能挺身而出;对于自己的生身母亲,“素性阔朗”的探春,她怎么可能做到无情决裂呢?赵国基的丧葬费,探春有理有据,实在不是被人诟病之处。那赵姨娘的“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才是她最为难的。但世人却因此而多重猜忌探春是个“无情”的女儿。事实上,对于一个这样毫不自重的母亲,她的难言之苦几人可解?唯有苛责自我,采取相应手段,以保持各方关系的平衡。刚强的探春之所以呜咽流泪,是为不理解自己的母亲,也是为那不能自主的命运。虽然象征探春性格的芭蕉,冬绝春复生,一岁一枯荣,有着起死回生的寓意,但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不能改变家族由盛而衰、无法挽回的命运,这也是探春一生中最大的且又难言的痛,无奈而又凄绝。

因此,她纵然“才自精明志自高”,但终究是“生于末世运偏消”。

面对家族内部的“抄捡”,她最为冷静,也最为痛心。

她的秉烛开门而待,正是对家族悲剧的一种卓越预见。所以她怒斥那些听到亦或听不到的族人: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第七十四回)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就是“自杀自灭”的奇耻大辱。她的一腔怒火,她的种种忧虑,无人理解,也无人在意,她只有扬起那悲愤的手掌,打出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响的是王善保家的的老脸,事实上,也是她想用这一记耳光,打醒那些醉生梦死的族人。

随着年龄增长,也通过参与管理家族事务,使她更加清醒的看透了家族的未来。她时刻关注着家族的命运,却又无法成为一个可以掌舵而行的领航人。这是她的悲哀,也是家族的损失。

令人唏嘘的是,在她为家族日夜担忧、为家族多重筹谋的时刻,命运之神却无情的把她生生扯离。再怎么不忍和难舍,也是徒劳。

正如潇湘馆的梨花与湘竹代表黛玉的性格和命运一样,秋爽斋里的芭蕉与梧桐也成为探春的性格和命运的重要隐喻。前文以“蕉叶题诗”解析了探春的性格,下面可用“桐剪秋风”来探析探春的命运。

从历史上的周成王剪桐封弟之事中可以看出来,梧桐树是宫中的树,代表着一种清贵的品格。而梧桐又常常被称为“井桐”“井梧”等,是家乡、家园的象征,成为借以抒写离乡之愁的意象。从“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到“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再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愁内涵又是丰富多元的,其中有离人之愁,更有离乡之愁和离国之愁。夜不能寐的离人思念家国的痛苦被抒写得缠绵悱恻、哀痛欲绝。秋爽斋中除了芭蕉,就是梧桐,其实也是探春命运的一种特殊写照。或许判词中隐喻的探春远嫁,正是这三种离愁的综合,从而更加加深了这种“离愁”的悲苦。俗语说:“梧桐大如斗,主人往外走”,但在老祖母的眼里,秋爽斋的梧桐还太细,只是探丫头却已不得不远别而去了。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第五回)

风雨路漫漫,离人泪涟涟。探丫头的远见,穿透了黯淡的未来,却无法改变命运的航向。那满腔热忱的抱负也在一瞬间化为幻梦。亲情虽重,却不得不割舍,两地相悬的日子,哭损残年。即使贵为王妃,但犹如断线风筝的远嫁之人,随风飘飖的命运又怎能更改?那思乡之苦,思亲之痛,伴着细雨打湿梧桐的悲声,点点滴滴在无尽的暗夜。

秋爽斋里的冉冉芭蕉与飒飒梧桐,默默守望着曾经的主人,只是她何日何时才能归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探春  探春词条  群芳  群芳词条  远见  远见词条  黯淡  黯淡词条  穿透  穿透词条  
笔记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

据说,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是以爱情为主线,拍成了一个关于婚外恋的电影。小说当然也写了爱情,写了出轨,但谈不上是主线。不知是刘震云有意为之,还是因为要与书中的“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