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是古代武将兵士必备的一种本领,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用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武技,渊源流长,直到现在,仍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水浒传》对我国武术的反映,确是别有风味,独具一格。
一、器械格斗
《水浒传》描写了众多纷繁复杂的战斗场面,但最为精彩的还是那些“将对将,兵对兵”的对打场面的描绘。其中以斗棒、耍枪、箭术的描述最为引人注目。
1,棍棒,是一种重要的古兵器,也是武将们最普遍使用的。
古代就有“诸艺宗于棍”的说法。《水浒传》“引首”中对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有
“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的赞语。第六十一回里
“有诗一首,单道卢俊义这条好棒:挂壁悬崖欺瑞雪,撑天柱地撼狂风。虽然身上无牙爪,出水巴山秃尾龙。”
还赞扬燕青
“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
此外,惯使棍棒的还有武松的哨棒,秦明的狼牙棒,鲁智深的齐眉短棒,栾廷玉的铁棒,乐和的水火棍,林冲、史进、王进、王庆、洪教头等,也爱使棍棒。作品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王进与史进、王庆与耍棒人等几个较棒场面。这每一个场面描写,都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出较棒的路数要领,并刻画出较棒人的性格。第二回王进与史进的比棒: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可以看出,王进打败史进,是因为使棒基本功更纯熟,斗棒的技巧要领更精通。一开始他便采取“拖了棒便走”的策略,在挫掉史进的锐气,并诱使史进深入。果然,史进不明其意,“抡着棒又赶入来。”接着,王进又采用以虚击实的手段,使个虚招,史进又扑了个空。就在史进一再扑空,棍法开始混乱的当儿,王进紧紧抓住战机,乘虚而入,往史进“怀里直搠将来”,终于把史进扑倒了。史进为何输了?王进指出史进所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同时,在这较棒中也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如写史进“拿条棒滚将入来”,单就这“滚”字,便活画出史进少年气盛、求胜心切的性格特征。
2,枪,有“诸兵之王”称号。
在“水浒”英雄中使枪的也很多,像陈达的点钢枪、林冲的花枪、阮小七的笔管枪、李应的浑铁点钢枪、欧鹏的铁枪、孙立的长枪、徐宁的钩镰枪、龚旺的飞枪等等。斗枪的场面,也写得颇为动人,如杨志与周谨的比枪:
“那周谨跃马挺枪,直取杨志3这杨志也拍战马,拈手中枪,来战周谨。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牌下一点自。”
那英雄的风采和武艺,在这比枪中渲染得十分浓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场比武安排在教场人山人海的大场面中,又写得如此热烈紧张、紧锣密鼓呢?
这也是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此刻,官迷心窍的杨志为博取梁中书的欢心,急于施展全副武艺,在众人面前“露一手”,加上他个性自负傲慢,因而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拼搏一场。而周谨,不服这个插足进来的“外来户”,一心想扑灭杨志威风,保住既得官位,因而也拼命斗武。人物这种性格的撞击,便使这场比武充满着“药味”了。
3,箭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技艺,一靠眼力,二靠臂力。
《水浒传》的箭技描写,便突出了这两个特点。看看杨志与周谨的一段比箭描绘:
“周谨纵马赶来,将缰绳搭在马鞍鞒上,左手拿着弓,右手搭上箭,拽得满满地望杨志后心飕地一箭。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去镫里藏身,那枝箭早射个空。周谨见一箭射不着,却早慌了,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枝箭来,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杨志听得第二枝箭来,却不去镫里藏身,那校箭风也似来,杨志那时也取弓在手,用弓梢只一拨,那枝箭滴溜溜拨下草地里去了。周谨见第二枝箭又射不着,心里越慌。”
这里着重刻画的拉弓搭箭和“觑”的动作,都颇为逼真形象。《水浒》中的箭技高手首推小李广花荣,这“小李广”的绰号便包含着对花荣箭术的称赞。他在第三十三回出场时,作者就写道:
“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
作者还集中用几个场面去渲染他的神箭,如在刘知寨诸将面前,连发二箭射中寨门的门神骨朵头。在对影山见到吕方、郭盛双戟被戟上的绒绦缠住,他一箭将其射断,两戟得以分开。以后,在水浒山寨又射中空中飞翔的雁群,等。
二、南拳北腿
我国武术高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南拳北腿”的说法,便反映了这种武术的一个特点。
《水浒传》对拳术与腿功的描绘极富魅力,真可谓一拳一脚溢神致。“武行者醉打孔亮”中武松
“一抢抢到门边,那大汉便闪出门外去。武行者赶到门外,那大汉见武松长壮,那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着他。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那大汉却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怀来,只一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里做得半分手脚……武行者踏住那大汉,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来,望门外溪里只一丢。”
在这里,中国传统武术的打、摔、拿的技击方法,起伏转折、闪展腾挪、跌扑滚翻的动作,可谓写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至于腿功描述就更为惊心动魄。《水浒传》好汉也往往以腿功去克敌制胜。武松打蒋门神则基本上得力于腿功,用那不可阻挡的“鸳鸯脚”把蒋门神置于倒地求饶的境地里。再如,“武松大闹飞云浦”中的踢术:
“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不仅精于器械格斗,对拳打脚踢也是一个行家。从这场场的踢打中,也使人领略到英雄那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内在精神力量。
三、相扑
相扑,是一种特殊的武技。《水浒传》的相扑描写,很有特色。相扑,渊源流长,最早称之为角抵或角抵戏。角抵,可以认为起源于春秋战国,远在二千多年前,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体育游戏活动了。《晋书》说:
“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觝也。”
到晋时,开始把角抵称之为“相扑”或“争交”。到了宋时,相扑获得进一步发展。清代,相扑才发展成为摔跤而变为一种正式的运动项目。
《水浒》为我们展现了北宋相扑活动的生动画面。作品中写了一批相扑高手,首推燕青,作品中曾说,
“为何李逵怕燕青?原来燕青小厮扑(小厮扑即相扑)天下第一,因此宋公明着令燕青相守孪逵。”
其次有焦挺、任原、武松、石秀、薛永、王庆等等。卢俊义的相扑技能,虽然作者没有提供给我们欣赏的机会,但头号相扑名手燕青的相扑,却是“自幼跟着卢员外学得”的,可见卢氏的相扑技艺定非一般。《水浒传》对这诸多相扑名手及相扑技艺的描写,是极富吸引力的。
相扑作为一种争斗手段,自然要掌握准确的动作与技术要领,方能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水浒传》对这种技能的艺术描写非常具有特色。
首先,对于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各种动作的精致细腻刻画。
第四十四回写石秀与张保相扑时,石秀
“将张保劈头只一提,一交颠翻在地”;
第三十七回写萨永的相扑动作:
“一只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踉跄交,颊翻在地。”
石秀与萨永都是力争迅速地去抓住对方,从而使出招式,获得胜局。又如,在摔跤中,很注重“大背挎”动作的巧妙运用,这个动作被称为一个绝招。《水浒传》也有类似的精彩描写,第七十四回写燕青与任原的相扑场面:
任原见燕青不动弹,看看逼过右边来,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这人必来箅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动手,只一脚踢这厮下献台去。”任原看看逼将入来,虚将左卖个破绽,燕青叫一声:“不要来!”任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身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肋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厦,抓左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数万的香官看来了,齐声喝采!
在这段描写里,显示出作者对相扑技术技巧的精通。相扑双方都极力争取去首先抓住对方,结果燕青先得手,接着就使招。此招同所谓“大背挎”绝招很有相似之处。其一,部用一只手首先抓住对方;其二,都有迅速的转身;其三,都把对方托起;其四,都有把对方抛出的动作。此外,燕青还采取了“后发制人”的办法,避实就虚,待任原三击不中,步法自乱之际,抓住战机,“抢将入去”,终于得机得势,夺得胜利。这不仅说明现代的摔跤同宋代相扑有着继承关系,更说明《水浒传》对相扑描写的真切生动。
其次,通过相扑描写,来刻画人物在相扑中的神情、技艺、风度等各种表现,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征和精神风貌。
《水浒传》有的是截取相扑中刹那间施展绝招的特写镜头。“宋江三败高太尉”里,写高俅在宋江盛宴中,喝得大醉,口出狂言,被燕青
“只一交,撷翻在地褥上,……半晌挣不起。”
这一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凸现了高俅那小人得志,狂妄无羁的思想性格特征。
有的是着重于招式与竞技场面的描写。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中的焦挺与李逵的相扑描绘,就是另番意味。在《水浒传》的所有相扑手中,唯有焦挺是以“相扑为生”的,他的“手脚”是“父子相传,不教徒弟”的,是职业性的。
两人相扑时,当李逵抢将入来,焦挺“手起一拳,打个塔墩”,李逵坐在地下,又被焦挺
“肋罗里只一脚,又踢了一交。”
这充分显示了焦挺相扑动作的干脆利落和迅猛狠劲,突出了他世袭相传的“秘招”的强大威力和“职业”特点。那个天皇老子都不怕,从未认输屈服的黑旋风李逵,这一回却乖乖地甘拜下风了!他被焦挺打一拳,便心里赞道:
“这汉子倒使得好拳!”又被踢了一脚,则直言叫道:“赢他不得。”爬将起来便走”。
这不就有力地衬托了焦挺扑技的精熟和扑人的凶狠吗?
又如,第一百四回写王庆与段三娘的相扑,也很有意思。相扑之时,
“王庆见他是女子,又见他起拳便有破绽,有意耍他,故意不用快跌”,待到把段三娘撷翻,“刚刚着地,顺手儿又抱起来。这个势,叫做虎抱头。”
这除了表现王庆的奸滑和高明技艺外,还刻画了王庆好色的心理状态。而被摔倒的段三娘不仅亳无羞怒之色,且称赞王庆“好拳腿!”则点出了段三娘的豪悍和野性。
此外,作者还擅长于在相扑描写中,揉进了对风情习尚的点染和社会环境气氛的烘托,使风情、环境、竞技、性格熔为一体而构成了一幅神采飞扬的人物风俗画。“燕青智扑擎天柱”写的是一个相扑比武场面,但作者围绕这个主要场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的风俗,岳庙熙熙攘攘的热闹环境和争相观赏比武的紧张而活跃的气氛。读着这段文字,我们犹如在观赏一长幅人物风俗画。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相扑运动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结:《水浒传》不仅对武技本身作了生动、精确的描述,而且借助武技有力地渲染了武将勇士的尚武雄风,突出地刻画了绿林好汉的英姿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