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庄子:为何你什么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

庄子《德充符》:卫国有个人叫哀骀驼,长得跟鬼一样,其丑无比。但是这个人有着无比的人格魅力,男女通吃。男人见了他想和他结为生死兄弟;女子见了他情有独钟,一见钟情,非他不嫁,哪怕做他的小三也心甘情愿。

鲁哀公不信邪,召见了他。没几天就离不开这个人了,一天不见哀骀驼,鲁哀公就失魂落魄一般,后来让他干了宰相,再后来直接把国家全部交给哀骀驼打理,因为鲁哀公太崇拜他了,信任的不行。可谁想这家伙实在不想当官,一个月黑风高夜,悄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此销声于江湖.......

鲁哀公那个难过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举国上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让他高兴起来的人了。此人为何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鲁哀公于是向搞学问的孔子求教,以解心中之惑。

子曰:是必才全而德不形也。

孔子一语中的,给出的答案是“才全德不形”。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 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 之谓才全。”

鲁哀公说:“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是‘才全’?”

子曰:“不管世事怎样沧桑变化,他都认为是造化弄人,都是命运的波澜,支配着这一切变化的是命运,而不是人为所能左右的。所以,天大的事也不会打扰到他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他的内心总是平和充实而愉悦恬静。什么道理都都懂,却又从不乱说话,从不说废话,从不哗众取宠。(“通而不失于兑”。“通”是“通达,明白”;“兑”是老子说的“闭其门塞其兑”的“兑”,是口舌之意。)”他这种全天候的恬淡虚无,犹如春风化雨一般,让所有靠近他的人,内心都会油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是“才全”!

“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鲁哀公问:“那什么是‘德不形’?”

子曰:“你看那水面没有丝毫涟漪和波动的时候,就是最大的平静。这样极致的平静可以用来干很多事,可以作为一种准则,可以衡量万物是否在水平线上,可以作为镜子来明烛须眉,以正衣冠,等等。“水几于道”,水最接近于道了,我们也可以据此来理解何谓‘德不形’。静水流深,平静的水面下也会有不停的变化,也会暗流涌动,但是越是暗流涌动,水面越是平静的出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成和之修’!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符合逶迤变化笏漠无形的大道,水面的宁静恰是用水下的暗流涌动与外界的风吹草动所造成的起伏波浪相互之间阴阳调和了(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之意。)。能够顺从万物天性或本性的变化就是‘成’,能够利用万物的天性来阴阳调和就是‘和’,故谓‘德者,成和之修也’。能够调整内心的平衡及身体、精神的阴阳和合,表现出来就像春分一样温暖,顺应万物的生发变化而不毁伤,万事万物都愿意跟随它,这也是‘厚德载物’吧。”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好像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人皓首穷经,有人苦行深修,有人遍访名师,千里寻道,可是越修越烦恼,越修越困惑。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总有哗众取宠的虚荣心、争名夺利的机巧心等在作怪。所有的自怨自艾,愤愤不平,都是因为还没有修成一个圆满心。

庄子在《德充符》篇,一口气安排了六位残疾人先后粉墨登场,每个人的内心修持都达到了很高境界。内心修持圆满了,你能够不去表现你的智慧和才能,那才是比较难的。庄子生怕大家不明白,还在《达生》篇专门讲了一个叫单豹者,其避世于山林,居山岩,饮山泉,行年七十而有童子色。单豹者内心修持可谓圆满,但是不能于外界环境调和,也是枉然。其结果是“不幸遇饿虎,饿虎捕食之,卒!”

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如此喧嚣的时代,人心浇薄浮华,人人锋芒毕露,都在争先恐后展现自我,我们更应该以一颗慈悲心来调和他们内心的需求,我们只要能够做到调和自我,顺化他人,就能化解一切的纠葛和障碍,就能调整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风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庄子  庄子词条  道理  道理词条  不好  不好词条  依然  依然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笔记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笔记

今天下午拜读了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发现了和电影不一样的感动。原来在原著里幺鸡有自己的故事,陈末也没有颓废两年,荔枝和茅十八只是分手了,燕子和猪头最后还...(展开)

笔记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书笔记

最近,跟孩子一起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完后,孩子完成了她的阅读笔记,而我,也感受颇深。书中的小兔子那么聪明、那么可爱。它想让大兔子知道它有多爱大兔子。可是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