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这部电影版的《红楼梦》拍得很烂,但他演的...

张国荣有首歌《春夏秋冬》,里面有句词: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唱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一转眼,张国荣已经离开我们17年了,当他从二十四楼坠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高中生,如今,我早已工作多年。

张国荣的记忆深刻,不是因为他的歌,而是因为他的电影,他的所有电影,我几乎都看过,且不止一遍。

差不多七八十年出生的人,都看过《英雄本色》《春光乍泄》《家有喜事》《东邪西毒》《胭脂扣》《倩女幽魂》《霸王别姬》这些电影。

但可能很少人会知道,张国荣的荧屏处女作,是一部谁也想不到的风月片——《红楼春上春》,这部打着《红楼梦》的旗号拍摄的电影,简直不堪入目,剧情改编的一塌糊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段时期特别流行红楼梦热,两岸三地拍摄了多部与《红楼梦》有关的电影,香港佳视、邵氏、台湾华视等电视台或公司都曾拍过电影或电视剧版的红楼。

1977年,张国荣刚刚20岁出头,就收到了电影红楼梦剧组邀约,因为他也喜欢红楼梦,又因为当时已经出名的黄杏秀确认出演林黛玉一角,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却被骗了。

张国荣知道这部片子与自己想象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时,他已经与片方签约,如果退出,就要承担巨额的违约费用,这对刚出道的他来说,是无力承担的,他只好选择继续拍下去。

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大多是剧本胡编乱造,根本就是打着红楼梦的旗号蹭热度,而且这根本不是一部文艺片,而是彻彻底底的风月片。

但这部片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剧本太烂,且风格也上不了台面,但至少几位主演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张国荣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张国荣扮演的贾宝玉,虽然刚出道,表演难免有些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张国荣本人的形象气质,与原著里的贾宝玉,很是相像。

虽然剧情我们无力吐槽,但张国荣扮演的贾宝玉,却给我们留下了最美的一版贾宝玉形象,这大概也是张国荣最早的盛世美颜了。

后来很多人看到张国荣扮演的《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惊呼于他的颜值和演技,殊不知早在他20岁刚出道时,就已经通过贾宝玉,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眉目如画,什么叫风度翩翩。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曹雪芹笔下是这样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我们若是根据这一段描述,来画出贾宝玉的人物肖像,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错认为是女子,而自幼在女儿堆里长大的宝玉,天然便有一股脂粉气,就是这种脂粉气,最是世间难寻的。

87版红楼梦剧组,当年也为宝玉一角伤透了脑筋,甚至有红学家之言,能演贾宝玉的人还没出生呢,当时剧组曾登报全国找宝玉,甚至动了用女性反串的心思,因为按照原著里的描述,贾宝玉这个角色太难找了。

他既要是男儿身,但又要有女子之容。他是天下古今第一个情种,既要眼神有情,又要干净,即有情而不淫,恰似那句: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我们看张国荣演的贾宝玉,从其妆扮,眼神,神情之中,显然能找到原著宝玉的影子,这不仅仅是颜值在线,而是眼中有情,心中有意,却又不失少年精致的淘气。

当时,其他几部有关红楼梦的电影,贾宝玉一角要么是反串,要么气质形象不够符合原著,如果张国荣参演的这部片子,能完全按照原著来拍,也许他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贾宝玉”。

这部片虽无甚可取之处,但关于宝玉的一些情节,还是抓住了他的几个特点。影片一开始,贾宝玉出场时,即是被一个丫鬟当马骑着,一会大笑着顽皮,一会被老嬷嬷说了之后,又假装生气不理人,张国荣扮演的贾宝玉,恰应了那句“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因为这部片子,实在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张国荣大火之后,曾有朋友劝他把市场上有关这部电影的碟片全部买回来,以免影响他的形象,但他并未这么做,而是说:不管了,让大家知道我以前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也好。

因此,我们还能看到如此珍贵的影像,那是20岁时的张国荣,刚刚出道的他,阳光帅气,双目多情,盛世美颜,十分好看,这大概也是这部风月片最大的可取之处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电影版  电影版词条  这部  这部词条  
笔记

 50本经典名著中的50个金句,不...

在经典名著中找寻金句是大材小用,但是在特定时期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能吸收思想就去吸收思想,能引用增加亮点的就引用。下面是50本经典名著中的50个金句,只愿能为你的...(展开)

笔记四大名著

 《红楼梦》读书笔记

我上中学时,被语文老师要求去读《红楼梦》,对晦涩的文字不能完全理解的我,只会想想那个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人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对于《红楼梦》的印象,就是在那次...(展开)

笔记

 《聊斋新义》读书笔记

每读一篇汪先生改写的故事,就急着要去看蒲松龄的原著。看两个讲故事的高手过招很是过瘾,一个是通俗的古文,一个是精炼的白话文,文字不分上下,价值观确是有所差异,每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