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智慧》第二章,叔本华和我们探讨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取决于一个人幸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因素是怎么产生或导致的?作者认为,一个人自身的个性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他所带给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本身所具备的东西,才是这个人幸福的关键所在。因为一个人的个性从开始到结束会一直伴随着他,无论他经历何种事情,遇到哪种人,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他自己。
他接着阐述道:如果一个人的自身个性相当低劣,那么他所有的趣味都会变味,都是低级和庸俗的,就算他拥有巨额财富,也改变不了他的低劣追求,这就像把价值不菲的美酒倒进了被胆汁弄的苦涩难受的嘴里一样。因此,一个人的自身是什么,他的自身素质到底如何,简而言之,他的个性及其价值,才是唯一直接和他的幸福相关的,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间接发挥作用。为了巩固自己的这一观点,他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是我们的本性,而不是金钱”,之后他进一步具体化了他的论点,他认为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如果叔本华的观点是对的,如果我们试着按照他的观点去生活或观察生活,那么我们就会轻易的发现,时下的中国,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一种远离自身幸福的危险之地。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于20或30年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精神呢?在这里,太想简单的问一句:我们幸福吗?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宗教信仰看的很重,以至于护照和证件上经常被要求这一栏为必填项,但是作为东方人的中国人真的不需要信仰么?尤其是在物欲横流,言必称钱的时代,要知道西方在基督教的熏陶下,在人善良本性的促使下,很多高贵的品格和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英国人讲的贵族和绅士并不是他有多少财产,而是拥有一份高贵的血统和品格,而反观时下的我们,有太多的人只顾金钱和利益的索取,谁还在乎这些在他们眼里被认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呢?我们的先人或前辈,把美好和高贵的东西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财富留给了我们,我们却几乎快要遗失殆尽了。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做的气节表率,恐怕现在难有几人能够做到,因为我们从心底里认为这种气节过时了,认为它毫无价值和可取之处。在我看来,这真是一种讽刺。
而智力我们是有的,而且有过剩的倾向,但并不是叔本华在书中说的那种良好的智力,去促使整个人类进步的智力,我们现在拥有的智力是一种肤浅、短见和毁灭式的“小心眼”,这种“小心眼”只会使我们变得自私,无情和各自为战。良好的智力在我看来,在时下的社会里,少之又少。人们都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如何让自己出名,都在想着如何运用自己的“智力”,谁还去考虑它是否良好不良好呢?
愉悦的性情就更别说了,因为处在这种焦虑的心态和不断竞争的状态下,人们是很难做到愉悦的。除非我们不去关注社会和外界,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全都糊上,“两耳不闻窗外事”。让我们无法做到愉悦或者更准确说让我们总是处于焦虑的根本问题是: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各种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巨大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爱的缺失、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冲突,矛盾,竞争的市场……这些是很难让我们联想到愉悦的,所以,我们说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焦虑,倒是农耕时代能培养出更多的愉悦的性情之人。当然,这点不能全怪我们,因为谁都无法逃出自己的时代,而去生活在真空里。
最后一点:健康的体魄,按正常的思维来说,我们的经济发达了,社会和科技力量强大了,各种生活用品和食品被巨量的生产出来,我们的身体应该很自然地更加健康,但是结果却是出乎预料的。相反,我们的身体没有变的更好,而是出现了更多的疾病和亚健康状况,想去解开这个问题真的是要去做一个统计学或调查学的学习和研究了,食品安全问题,个人生活饮食及锻炼问题,中国的医疗问题,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甚至遗传问题等等,都要被纳入进去了,不过这点,并不是叔本华所要强调的获取幸福的关键因素,健康的体魄只是一个前提,一个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