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缘为冰》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陆军璞跟罗雨浩说:
“咱北京都复课快两年了,我看这儿也快,赶明儿一复课,还得转移驻地。”
楚世漠问:
“你们说,会不会转移到成都去?”
明达鹤说:
“不会,转移到重庆还差不多,师部儿不是在重庆嘛?”
童镇海瞪着一双大眼睛问:
“师部儿有女兵吧?”
罗雨浩有点儿小神秘地跟童振海说:
“不光有女兵,还有家属哪。听说师长、政委的闺女,都跟咱们的岁数儿差不多,条儿倍儿顺,盘儿倍儿亮,都賊着咱们这帮北京兵哪。”
“是嘛——?”
童镇海的大眼睛瞪得更大了,像是一眼要打瑞城看到重庆的师部去。
后来,还真有两个北京兵,跟首长的闺女搞到了一起。
那是两个精彩的故事,咱们以后再说吧。
先说我们出了团部,向新兵营行进。
新兵营的驻地,不在部队的营区。
新兵营的驻地,也是临时借用的。
是借用了瑞城县的一座粮食仓库。
要到粮食仓库去,就要穿过整条瑞城县县城的那条主要大街。
瑞城大街不是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路,是大块大块的石板铺成的老路。
石板路上,留着深深的历史痕迹。
——“大街”是我们北京兵的叫法儿,四川人管“街”叫“gāi”。
大街两边儿的房子都带廊子。
也就是房檐儿下边儿的地面儿或是台阶儿。
我跟着队伍,在石板老路上走过去,眼睛扫了扫两边儿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店铺儿。
有粮店、客栈、药铺、茶馆儿、饭馆儿、酒馆儿、布衣庄、种籽铺、杂货店儿……应有尽有。
店铺的前脸儿没有门窗和墙,都是大敞遥开的——一览无遗。
这一点儿跟北京大不一样。
北京无论是大买卖还是小商铺儿,都是只有一道门,供顾客进出。
尤其是这个月份儿,北京风大,冷。门外边儿还得挂着一个大棉门帘子。
那天,瑞城大街上特别清静,也特别干净。
清静,是因为下雨。
雨后,照样儿挺热闹的。
起初,我以为干净,也是因为下雨。
后来,不下雨的时候儿,街上也是那么干净。
临街房的“门前三包”做的真好。
噢,对了,那个年代,还没有“门前三包”。
那个时候儿,这些事儿全靠自觉,是“各扫门前雪”做的真好。
这是社会公德层面儿的事儿。
我不知道,那当儿瑞城店铺儿里的人,都是怎么称呼的。
咱们就套用现在的叫法儿,称呼他们“老板”或是“老板娘”吧。
老板或是老板娘,有的,正在阴暗的店铺儿里边儿,招呼着顾客。
也有的,坐在店铺儿门口儿的廊子那儿,做着手工活儿或是抽烟。
做活儿的多是老板娘,抽烟的多是老板。
老板多是坐在矮竹椅子上,或是竹躺椅上,翘着二郎腿抽烟。
有抽水烟袋的,也有拿个小竹根儿做的烟袋在那儿抽的,还有抱个大竹筒子抽烟的。
后来才知道,那个大竹筒子也是水烟袋。
那是当地人的土造儿水烟袋。
就是没看见有谁抽烟卷儿的。
好像瑞城是个男人就会抽烟。
又好像瑞城的男人除了抽烟,什么也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