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以上这段陈述,是海派女作家陈丹燕在自己撰写的传记文学《上海的红颜遗事》中,对同为上海女性的主人公作出的高度概括。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笔下所呈现,或者说写作的初衷是欲呈现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经历,为此,她不辞辛劳地寻访故人,采集资料,不吝笔墨地在开篇中用真实的时间、地点,以及详实载录下的发生在即时即日的大事件和小事情为参照依据,来烘托其人其事的诞生,极尽生动地将之比喻为“她到这个世界上,像风吹起的一粒尘,风把这粒尘吹到一块豆腐上,所以我们碰巧就看到了她”,从而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屡见不鲜的,无需煞有介事,大惊小怪的氛围。试图以此来启发和诱导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历史的真实感和现实的存在感之中,去体察和理解其间的普通与平凡。
尽管作者为实现构思意向在铺排上做出了极大努力,然而,就上苍赋予这位主人公的家世身份和身世际遇而言;就作者幽幽笔调之下所记录所承载的令人阅罢不得不深思的涵义而言,总之,在众多人的意识里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列入“普通”和“普通人”之列。因为,主人公的父亲,是因了某种缘故而家喻户晓,并载入中华政治史册的剧本《清宫秘史》的作者姚克,她的母亲,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又由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含恨坠楼自尽的电影明星上官云珠。而此位在这个令人类无比眷恋不甘离去的世界上仅仅生存了三十一年的《上海红颜遗事》的主人公,她于1944年生于乱世,于1975年死于非命。她的学名叫韦耀,而周遭的人,甚至后人,都习惯地称呼她的曾用名--姚姚。
依照本人的体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上海的红颜遗事》是件蛮辛苦的事情,该书虽篇幅不巨,读之却不胜疲惫,酸楚、欷歔之感始终伴随左右,掩卷后又不禁扣壶长吟,感慨良多。那滋味,就如同在某种特殊仪器下,监看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五脏六腑被糖分腌制、浸泡的全过程一样,既惊诧焦灼又无从左右。一方面不由嗟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另方面又深深顾眄:世事沧桑,虽尽人道,天命难为也。纠结之中决定再度审读,与此同时以主人公为核心,依书中人物关系为序,认真地进行一番排列和梳理。但愿做完这件事情后,可以慰籍久久难以平静的心绪,从而获得些许行成于思的领悟和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