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在我们云南昆明的马市口,出了一个名叫“西门吹牛”的大侠。他原名叫西门吹雪,西门吹牛是长大后才改的名字。为改名还花了他爹“西门通山”的三钱银子呢!
本来嘛!历朝历代都有收改名费的陋习,尽管皇帝老馆不让收,可昆明山高皇帝远,他也管不着。
西门吹牛一吹牛,小西门就会被围得水泻不通,人潮汹涌的听众排队都排到了金碧路。
说起西门吹牛,真是三十年也说不完。捡重要的说,也要说上十三年。捡最重要的说,也要说上好几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小西门水淹的那几天,西门吹牛都会准时准点地跑到小西门去吹牛。
有时他去得早,会慢慢走路去。路上有认识他的粉丝和他打招呼,他就面无表情,一脸冷漠地不理人家。有时他去的晚,就骑着马去,反正马市口离小西门也不远,骑着马七八分钟就到了。
昆明的马市口有的是马,随便拉一匹马骑上就能走。本来他复姓西门和西门庆一个姓,因吹牛吹出了名,因此住在小西门的老百姓就写了万言书,扶老携幼纷纷跑到马市口拉起大横幅,静坐示威,强烈要求他爹“西门通山”为他改名为“西门吹牛”。
他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要不也不敢住在马市口!
面对激动万分的穷苦老百姓,他爹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眼含热泪,点头就范。
西门吹牛每天去小西门吹牛一不邻工资,二不拿回扣,三不搞暗箱操作,完全是本着为穷苦大众尽义务的精神。
还有一个直接原因,他去小西门,只是为了去看一眼,在小西门摆滩卖炸洋芋的女人。
不知道,一个卖炸洋芋的女子,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妹力,让堂堂的西门吹牛大侠,流连忘返,乐此不彼地天天跑小西门?
不是我说话慢,我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也不卖乖。只怪各位猴子样的性急。
我知道,大家都想早点知道这个洋芋西施长得啥样,腰细不细,嫁过人没有,皮肤白不白,是何方人氏等等。
提这些问题的人都很有水平,值得表扬。只是,你们想知道也要等我喘口气,喝口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