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石堡城之战,大家可能并没有那么熟悉,毕竟这场战役是唐朝和吐藩之间的战争,当时战役的地点就是石堡城,所以被称之为“石堡城之战”。不过最后唐朝的军队大获全胜,又攻打吐蕃的重要部分吐谷浑,将吐谷浑全部俘虏。那么这场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唐、吐蕃双方最后一次石堡城大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此役虽然唐军取胜,攻克了石堡城,但得不偿失,属于惨胜。其实,唐、蕃对石堡城的争夺一直就没有消停过,前后历时近九十年,几经易手,最后还是落入吐蕃手中。
石堡城,吐蕃称铁仞城,在今青海省湟源县西南哈城东石城山大方台。石堡城四面悬崖峭壁数千仞,仅有一条曲折环绕、长三四里地的石路可通,形势十分险要。石堡城紧邻吐蕃,“西二十里至赤岭(今湟源县西日月山,为唐、蕃界限),其西吐蕃”,是唐初西陲防御吐蕃的军事要地,也是唐蕃交通要冲。
唐、蕃关系在唐太宗与松赞干布时期最为亲善,后时好时坏。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吐蕃攻占唐安西四镇(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对唐朝极为重视的丝绸之路构成威胁,唐蕃间的攻战遂日趋频繁;险隘石堡城也就成了双方攻防的焦点。不久唐朝取得石堡城,其后复陷没于吐蕃手中。吐蕃以石堡城为据点,经常进犯黄河以西地区,为害不小。唐开元十七年(729)春,唐玄宗决心拔出这颗硬钉子,遂诏令河西、陇右两军一同谋划攻取石堡城。诸将皆认为石堡占据险要地势,而且路途遥远,倘若长途奔袭而攻不下来,则难以全师而退,风险太大,应当暂且按兵不动,寻求战机。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唐太宗曾孙)没有采纳这些消极建议,率军兵出陇右深入敌境,发动猛攻,一举破城。唐军据守住这一要害之地,并以之为依托,派兵分守各要害之处,阻敌向前推进;自此,河西、陇右的各部唐军得以四出巡逻,并且开疆拓土千余里。唐玄宗获悉喜讯,大为高兴,将石堡城改名为振武军。然好景不长,741年腊月底,吐蕃攻打承风堡(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东巴北),并趁势攻袭,再次攻陷石堡城。745年九月,唐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率军攻石堡城,失利。747年十月,唐玄宗诏令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攻打石堡城。王忠嗣乃当世名将,颇具战略眼光,他不愿以数万将士的生命换取功名,遂进言道:“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请俟其有釁然后取之。”唐玄宗不听良言,遂派自告奋勇的将军董延光攻城。董延光损兵折将久攻不克,向皇帝告了王忠嗣的黑状;唐玄宗遂治罪忠嗣,以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
749年六月,唐玄宗诏令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领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的部队,再加上朔方、河东的军队,共计六万三千人马,攻打吐蕃盘踞的石堡城。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堡城,吐蕃只安排几百人防守这个险隘,里面贮存足够多的粮食,储备了大量的滚木擂石,备战工作十分完善。唐军围城猛攻,却伤亡惨重,久攻不克。哥舒翰望着岿然不动的坚城,气得火冒三丈,准备杀掉两个攻城不力的部将出出气。那两员裨将吓得赶忙督军力战,又猛攻了三天,才算攻拔石堡城。唐军俘虏吐蕃守兵四百人,却死亡数万将士,果如王忠嗣预料的那样,实在是得不偿失。
哥舒翰遂以赤岭为西塞,开屯田,备军实,唐玄宗将石堡城命名为神武军。安史之乱爆发后,石堡城复陷于吐蕃。
险隘石堡城,唐、蕃双方你攻我夺近九十年,其中以749年哥舒翰指挥的石堡城攻坚战最为惨烈。唐军以损失数万将士的沉重代价,攻克一仅有数百吐蕃兵防守的石堡城,战损比例为百比一,只能说是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