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第二次印巴战争哪家的装甲兵更胜一筹?揭秘印巴战争中的装甲兵较量

在1965年所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仅仅只是一场小型而陌生的区域冲突。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发生在了神秘的克什米尔山区,许多关于双方表现的描述也是语焉不详且互相矛盾。但两军装甲兵的临场发挥,或许是可以拿来管中窥豹的局部切片。

克什米尔山区是印巴双方的永恒死结

不成功的邻国答案

就像双方历次交手那样,第二次印巴战争也是由克什米尔地区的边境摩擦造成。早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阶段,两国就为这片山区的归属权而争吵不休。随即爆发的第一次战争,也没有能用简单暴力的手法给出最终答案。

等到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结束,巴基斯坦军方更是大受鼓舞,判断印度人根本无法抵抗大规模的边境武装渗透。于是就准备如法炮制出决胜手段。甚至在遭遇挫折的初期,依然死不回头的加大赌注,暴露了自己的深层次黔驴技穷。

关于巴军渗透克什米尔地区的美国解密文件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解密文件显示,在1965年的早些时候,巴基斯坦陆军开始执行代号“直布罗陀行动”的边境渗透作战。陆续将数百名武装人员送往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和查谟地区。然而,这些胸怀壮志的战士很快发现,自己的行动完全没能激起当地居民的热心。结果就是刚进入对方地界,就会因举报等原因遭到印度边防部队逮捕。

1965年8月,巴基斯坦陆军还是决定扩大渗透规模,一口气让26000-33000名士兵身穿便服穿越停火线。印度驻军则以大规模步兵驱逐和炮击回应。至此,两国在边境上的小规模军事摩擦,也就顺理成章的升级为全面战争。除了动用大批战机角逐天空,也不忘以舰艇偷袭对方海岸。但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冲突,还需要陆军装甲兵部队来完成。

蓄势待发的巴基斯坦军方动员活动

风格迥异的建军思路

巴基斯坦陆军的 M48巴顿坦克

截止这次战争爆发,巴基斯坦陆军已培养出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包括15个装备45辆坦克的装甲骑兵团。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有美制M47/48巴顿系列坦克。这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都胜于老对手印度。此外,他们还保留了200辆属于二战经典款的M4谢尔曼坦克和为其辅助的150辆M24“霞飞”轻型坦克。至于比例最低的M36坦克歼击车,也是不可小觑的强力装备。巴军将以上武备集中编组为第1和第6装甲师,期望能以重拳出击之势碾压印度。

相比之下,印度陆军更加坚守自己的英联邦出生传统。装甲部队的铁杆核心的是188辆英制百夫长坦克。作为战后的第一代英国中型坦克,配备有105毫米L7线膛反坦克炮,攻击火力非常可观。以至于没有任何一种巴军坦克,能够抵挡百夫长主炮的常规轰击。此外,还有164辆非常经典的法制AMX-13轻型坦克。同样也是50-60年代的同类高端产品。

印度装甲兵的铁杆核心 百夫长坦克

然而,由于印军军队的规模过于庞大,根本不可能完成全部单位的武器换装。所以无论是百夫长还是AMX-13,都只配发给“黑象”装甲师使用。其他部队就必须坚持沿用二战剩余物资。比如巴军同样储备不少的美式M4中型坦克和年代更为久远的M3轻型坦克。它们才是印军17个装甲骑兵团中的真正主力。

如果仅从装备来看,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优势无疑非常明显。他们几乎全是美制装备,并在后勤、维修和训练方面也具有优势。印度方面则需要同时驾驭英、美、法三国装备,后勤和维修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主要原因就是尼赫鲁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不结盟政策,疏远美英而尝试靠近苏联,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获得足够西方先进武器。这无疑被处在对美蜜月期的巴基斯坦人所喜闻乐见。但最后的战争结果,却让他们笑不出来。

战后 堆积如山的巴军M47/48坦克残骸

姗姗来迟的正面对抗

战争初期 部署在克什米尔山区的印军炮兵

开战初期,巴基斯坦装甲兵也没有得到多少出场机会。由于双方主要在克什米尔地区交,所以更加倚重精确炮击、争夺区域制空权和步兵阵地攻防。坦克虽然看似强大,却在这类环境中是异常脆弱,更适合在和平年代进行示威性摆拍。

但当战争持续到1965年9月,印度陆军开始为遏制巴军的凌厉攻势而采取围魏救赵策略。他们决定发起主动攻击,深入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之间旁遮普省,以求牵制对手在北部的行动。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双方装甲部队开始粉墨登场。例如担任印军急先锋的第一装甲师,就使用着135辆百夫长和90辆谢尔曼坦克。他们将按计划占领巴基斯坦境内的瓦济拉巴德和附近交通路线,切断伊斯兰堡同克什米尔地之区的有效联系。为此,印度陆军还派出第14步兵师和第6山地师增援,紧随装甲先锋的步伐突击。

冲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军百夫长坦克

1965年9月7日,蓄势待发的印军突袭力量已跨过边界的伊乔吉尔运河。然后继续向西突进,成功控制了克什米尔通向外界的锡尔亚科特-帕斯鲁尔铁路线。当时,作为巴军后勤枢纽的锡尔亚科特却仅有1个步兵团驻守。如果印度乘胜攻下该地,数万云集在东部山区的巴军就将不战自溃。但印度人却提前骄傲起来,直接分散大部分兵力用于控制铁路沿线,只留下仅1个装甲旅向最重要目标推进。

此后,巴基斯坦方面的反应速度超过了印军预料。只用几天时间,就将第6装甲师的2个团和1个坦克歼击车连派到锡尔亚科特。大批步兵也利用铁便利赶来,迅速完成了战前集结。等到印度士兵看到锡尔亚科特,对面的守军规模已增加到1个师。到当月10日,双方的装甲部队就在查文达地区展开接触。印军第1装甲旅经短暂交火,被巴军第25装甲骑兵团击退。

巴基斯坦方面的反应速度 远超印度想象

互有胜负的结局

巴基斯坦陆军摧毁和俘获的 百夫长坦克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印巴双方都向查文达地区大量增兵。印军将整个第1装甲师和第6山地师都调往当地。巴军则迅速集中了驻扎克什米尔的2个装甲骑兵团、第8步兵师和部分最精锐的第1装甲师。到9月18日,双方开始在查文达地区展开大规模坦克决战。总计5个巴军装甲团对阵5个印军装甲团,双方共有近400辆坦克在这片不大的战场上捉对厮杀。

由于是本土作战,巴军坦克大都选择处于守势,留在临时构筑的工事里迎击对方纵队。他们的美制巴顿坦克装配有早期弹道计算机,可以比较精确的射击移动目标。巴军坦克兵也大都遵循美国标准训练,可以灵活运用工事躲避对方还击。倒是急于求成的印度人,将坦克排成整齐队形,直接对设有土木工事的阵地展开冲击。结果大都在加速过程中就落入反坦克陷阱,或是在不利地形上遭巴军伏击坦克的围攻摧毁。

巴基斯坦军队俘获的AMX-13轻型坦克

经过3天鏖战,印军方面的进攻被完全击退,当地到处都是在燃烧的印军坦克残骸。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报告,他们已成功击毁120辆敌方坦克,而自己只损失了44辆。但因为另一场装甲战的失利,让他们没法进行大举反击。

原来,在查文达的战斗结束前,巴军也派遣1支劲旅向印度境内挺进。他们的目标是攻取靠近边境的锡克教名城阿姆利则。除了重要的军事价值,当地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意义。一旦巴军成功夺取这里,就能作为对印谈判的重要筹码。为了能成功达到这个目的,巴基斯坦军方决定由精锐的第1装甲师执行关键任务。

迅速增援阿姆利则的印军AMX-13轻型坦克

起初,巴军的攻击非常顺手,在空中支援和炮兵的协助下重创了印度第4山地师。但在之后抵达的阿萨达乌尔地区,同样遭遇到印度方面的坚决有力阻击。新德里方面先后抽调1个主力装甲团、1个装备AMX-13坦克的轻装甲团增援,并在阵地周围修筑了很多障碍工事。

为了尽早夺下阿姆利则,完成重要政治仗胜利,巴军装甲部队也突然走起了轻敌冒进路线。当时的总参谋长就赶往前线,越过原有的各级军官去亲自指挥基层士兵。甚至连每辆坦克的具体位置都需要总他亲自部署。这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一线部队的作战效率。

惨遭印军击毁留念的巴基斯坦M4坦克

结果,进攻者在没有进行良好侦察的情况下就匆匆前进,遭到严阵以待的印度坦克重击。虽然M4的炮弹在远距离上打不穿M48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印度步兵可以埋伏在茂密的甘蔗林中,等到对方坦克靠近用各种反器材武器偷袭,让很多巴军的装甲精英被稀里糊涂的杀死在预设陷阱当中。

印度人驾驶的百夫长坦克也发挥了自身优势。在依托工事进行的防御战中,尽情展现L7线膛炮的射程远和精度高优势,在远距离上就将巴军坦克逐个点杀。

在巴军M48坦克残骸前凝视的印度农民

此外,巴军的情报保密工作也非常低端。有关甲师指挥部召唤前线将领的开会无线电文,刚发出就被印度人破获。后者也索性组织了针对这批指挥官的伏击,还差点当场击毙了巴军在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加上已经被摧毁的93辆坦克,巴军在这次反突袭中的表现无疑是非常糟糕。虽然他们的纸面数据更加优秀,却从未想办法去克服自身的固有下限。倒是看似大而无当的印度,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可支配资源,让胜利从未离开自己太远。

最终决定战争结局的还是外界压力。巴军的大部分武器零件和弹药都需要从美国进口,通常只有3-4周的作战储备。但因为担心南亚烽火再起,美国在战争爆发后就果断对巴基斯坦实施禁运。苏联也担心南亚冲突会对自己的中亚腹地造成不良影响,联合美国一起向印度施压。于是靠着联合国斡旋下,迫使双方在中亚的塔什干签订下停火协议。

在塔什干签订停战协议的印巴两国代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装甲兵  装甲兵词条  战争  战争词条  更胜一筹  更胜一筹词条  哪家  哪家词条  较量  较量词条  
奇闻

 125名战士冻成冰雕是真的吗 冰...

在长津湖战役中,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度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最后被冻成冰雕。这也成为这场战役中让所有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很像想象他们是如何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