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刘备亲自率领陆军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上惨败陆逊之手,此后刘备退至永安,在白帝城驻扎。刘备9月来到白帝城,第二年3月向诸葛亮托孤,6月病逝,刘备人生最后的10个月就是在白帝城度过,很多人好奇,刘备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再想些什么呢?可能当时刘备十分后悔伐吴,他不听权臣劝告,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败而归,国力大损。虽然目前是孙权主动求和,但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失衡,蜀汉开始走下坡路,可能刘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片懊恼的情绪中度过的。此后刘备身体抱恙,病情越来越严重,接下来等待他的事情便是托孤一事,而这件事将会直接决定此后蜀汉的命运。其实当时蜀汉内部,能让刘备唯以重托的人已经不多了,诸葛亮的地位无人能及,但刘备也要想清楚刘禅才是自己的接班人,如何处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才是关键。
刘备是个心思极度缜密之人,他知道刘禅有几斤几两,把他和诸葛亮一起放在朝中,得人心者永远都会是诸葛亮。所以刘备为了托孤一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连“君可自取”这样的话都对诸葛亮说出来了。其实很明显这是刘备对诸葛亮最后的一次考验,刘备原本不应该这样说,但他内心还是没办法放100%的心,所以才会想到这样一个确保诸葛亮能为蜀汉、为刘氏死心塌地的办法。还有人说,当时刘备在帐外准备了刀斧手,这就有点小看刘备的气量了。
刘备此番肯定不是为了杀诸葛亮,因为刘备的目的只是想从诸葛亮口中得到一个保证,这样他便放心了。而不是把这个当做决定诸葛亮生死的考验,其实刘备一直相信诸葛亮的为人,但他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只有亲自听到诸葛亮的许诺他才能不留遗憾的离开。不过既然如此,刘备为什么还要选出个李严,还把兵权交给他管理呢?首先,掌管兵权的人不一定就是李严,虽然他们二位同为托孤大臣,但李严只是副相,也只能给诸葛亮打下手。
其实诸葛亮根本就不会对刘禅造成太大的威胁,虽然此后蜀汉朝政大权都由诸葛亮一人掌握,那也是因为刘禅实在能力有限。而且在蜀汉非刘氏称帝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刘备当年组织蜀汉的目的就是匡扶汉室,这点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要是诸葛亮敢废刘禅,那他就成了叛臣,也得不到朝中百官们的支持。
刘备托孤基本上已经做到了面面俱到,只有有点太忽略刘禅的感受了。虽然这样做能担保此后刘禅无忧,但对于他本人的打击却很大,他始终觉得自己能力不济,得不到父皇的认可,就把相父当做自己的护身符,这也为他日后不学无术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