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春秋时期的人物,李世民,唐朝皇帝,这两个人中间相隔的年代其实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了,但是李世民却坚持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人。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思想上自然是无人匹敌,不过在子孙后代上面,还真的是不好说,老子本名李耳,这样说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却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为什么李世民就要这样认为呢?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也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生著书立说,后世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对他尊奉有加。这种尊奉在唐朝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通过几件大事,我们可窥一斑: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封老子为始祖,并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祠堂;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为之扩建李母庙,规模宏大,称为洞霄宫;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立《道德经注》碑一通。
有唐一代,对老子尊崇有加,不仅自称是老子后裔,还屡屡行追封之事。这是为何?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从姓氏来看,李唐皇室同姓,或有某种联系,又或许没有关系,没有人说得明白。但在隋朝末年,一条李氏当王的讖言则传得沸沸扬扬。这条讖言脱胎于晋代的一个传说:老子后裔李弘当有天下。李弘是道教太上老君降世化名,当时农民起义中大都打着李弘降世的旗号。正如《老君音诵诫经》所云:“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反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从此,老子、李氏、道教、皇帝之间便建立某种神秘的联系。
及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老子后裔将要取代隋朝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因为这个传闻,隋炀帝误杀了与李弘同音的左武卫将军李浑及其侄子李敏。这是在朝内。在朝外,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李轨割据凉州也曾深信“李氏当王”。可见,当时“应谶当王”是普遍受到欢迎的。
李渊晋阳起兵犹豫不定,后来道士王知远密献李氏为王之类的图谶,这才打破了李渊的心理障碍。及至李渊得以称帝,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氏当王”的讖言。
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胡化气息浓厚,李渊自称老子后裔自然难以使人信服。所以,李渊称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追认老子为祖宗,并将道教提高到“本朝家教”的尊崇地位。李世民即位时,更是发扬了李渊的做法,坚决拥护老子祖先的地位,还将道教地位进一步提升,位列佛教之上。
老子由民间进入宫廷,道教上升为国家宗教,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说他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他励精图治,创下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个朝代出现两个盛世,唯唐朝而已。
但是,唐太宗这样的英主也免不了俗气,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其实,不管他是不是老子的后代,这样说是有目的的,而且很明确。
提高自己的身份
大家都知道,李唐天下事从隋炀帝手中多过来的,虽然李世民是唐王李渊的儿子,但是天下之大皇帝最大。不管你是王还是侯,在皇帝面前都是低人一等。
李唐天下本就有谋朝篡位之嫌,不管隋炀帝有多残暴,但他终究是皇帝。李渊和李世民夺位之举不管有多正义,都会留下口实。所以,李世民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要请教老子,那他的后代得一个帝位好像也是理所应当。
李世民把皇室与道教圣人相结合,使得李氏统治的合法性成为了顺乎常理之事。
安抚住隋朝忠臣
诺大的一个隋朝,不管后来隋炀帝有多残暴,有多失人心,就算不看在隋炀帝的身份上,也要看在他老爹隋文帝杨坚的面子上,也会有忠于隋炀帝,不服李唐的臣子。
那些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本就尊敬老子和孔子,而李世民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自然会触碰到那些文人大臣内心深处。既然是老子的后代,那多少还是会减少心中的一些芥蒂。
在唐朝时期佛教很兴盛,更有陈玄奘西行取经只是,但是李唐皇室最尊崇的并不是佛教,而是道教。李世民更是曾多次下诏,说“大道之行,肇于邃古”,还强调“自今已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李世民确实也是用道家思想来治理天下的,其成果就是贞观之治。李世民将皇权与道教紧密结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唐朝时期,长安能见到各国之人和各国文化,成为那时世界交流之地,与唐朝皇室奉行道家包容的理念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