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乾隆帝留下无数珍宝,百年之后付之一炬!是溥仪的错吗?

  乾隆帝留下无数珍宝,百年之后付之一炬!是溥仪的错吗?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乾隆皇帝一生收藏无数珍宝,但乾隆驾崩后,这些珍宝被嘉庆封存起来。百年后,清朝末帝溥仪退位11年,也就是1923年6月27日深夜,紫禁城突然着火,这场神秘火灾,把乾隆皇帝以及历代皇帝收藏的珍宝付之一炬。关于这场大火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着火点为何是藏宝点?

  着火的建福宫在紫禁城西北角,是一桩从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乾隆初年,此处皇宫主要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还有凝晖堂、妙莲花宝、玉壶冰、敬胜斋、吉云楼、碧琳馆、慧曜楼、积翠亭等错落有致的建筑。此建筑是按江南园林设计,也有皇家风范。

  据资料记载,建福宫整个花园,并非乾隆原建,而是明朝时的宫殿基础改建而成。在明朝时,此处为乾西五所,与东边的乾东五所相对应,一直是皇子的住处。据说此处是乾隆皇帝少年时居住的地方。乾隆继位后,由于对此处有感情,于是就进行改建,并改为建福宫花园。

  建福宫花园是乾隆在位时休闲的地方,因为此处幽静,据说乾隆在此处喝茶作画写诗。乾隆一生写诗题词最多,在建福宫里很多匾额都是乾隆笔迹。而且乾隆在此留下很多诗作,其中有一首:“腊雪犹然鸳鸯瓦,东风全不发绫花。愿将建福宫中福,赐与寰区万姓家。”

  乾隆不仅把建福宫当作游玩休闲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乾隆收藏珍宝的地方。乾隆一生喜欢珍宝,而且喜欢古画收藏。乾隆应该是清朝历代皇帝收藏珍宝最多的。既有外国人送的,也有古人留下的,还有藩属送来的珍宝,无不体现了康乾盛世。

  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此时已经继位,他知道这里藏了很多珍宝,于是命人把乾隆收藏的宝贝全部封存原地,并加锁。从此建福宫就成了乾隆珍宝库房。后来经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谁也没有打开过乾隆的建福宫库房。此处也成了当时很少有人进入的密园。

  乾隆皇帝死后100多年,已经退位的溥仪依旧住在清宫里,他无意中打开了其中一处库房,被里面的珍宝惊呆了。关于乾隆皇帝藏宝处,溥仪曾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有明确记载:“我十六岁那年,有一天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叫太监打开建福宫那边一座库房。库门封条很厚,至少有几十年没有开过了。我看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庆年的封条,里面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上来。我叫太监打开了一个,原来全是手卷字画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后来弄清楚了,这是当年乾隆自己最喜爱的珍玩。乾隆去世之后,嘉庆下令把那些珍宝玩物全部封存,装满了建福宫一带许多殿堂库房,我所发现的不过是其中的一库。有的库尽是彝器、有的库尽是瓷器、有的库尽是名画,意大利人郎世宁给乾隆画的许多画也在内。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许多很有趣的“百宝匣”,据说这也是乾隆的玩物。这种百宝匣用紫檀木制成,外形好像一般的书箱,打开了像一道楼梯,每层梯上分成几十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是一样玩物,例如一个宋瓷小瓶、一部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书、一个精刻的牙球、一个雕着古代故事的核桃、几个刻有题诗绘画的瓜子以及一枚埃及古币等。一个百宝匣中,举凡字画、金石、玉器、铜器、瓷器、牙雕等,无一不备,名为百宝,实则一个小型的匣子即有几百种,大型的更不止千种。还有一种特制的紫檀木炕几,上面无一处没有消息,每个消息里盛着一件珍品,这个东西我没看见,我当时只把亲自发现的百宝匣,大约有四五十匣,都拿到养心殿去了。”

  对于祖宗留下这么大的宝库,溥仪虽然年龄小,但他喜欢上此地幽静。还让人把建福宫再次修缮一新,然后此地成为溥仪平时游玩和放电影的地方。后来溥仪索性搬过去居住。

  着火点有多少珍宝?

  溥仪自从发现祖宗乾隆在此处藏宝无数后,别看他年龄小,但溥仪很有心计。据他在书中介绍,他当时就在想,作为紫禁城的主人,他到底有多少珍宝?现在他发现,但那些没有发现的珍宝呢?能否被人偷走?

  溥仪这样想也属正常,当时清廷已退位,只是溥仪还可以在皇宫居住,清朝一切礼仪他可以在紫禁城里保留,但此时的溥仪没人把他放在眼里。那时皇宫中偷盗时有发生。

  溥仪的外国帝师庄士敦曾告诉溥仪一个秘密,他说地安门大街上,突然新开很多家古玩铺,但古玩铺的老板除了太监就是内务府的官员,店里卖的都是皇宫里的东西。

  清朝皇宫里的珍宝可以说不计其数,因为清朝入关后,明朝在皇宫里的东西基本上都留给了清朝。无论数量及价值都很惊人。但清朝末期,宫中没人去统计这些珍宝到底有多少,皇宫的混乱,就给了内部人偷盗的机会。

  所以溥仪也不知道皇宫里到底有多少珍宝,据溥仪在书中说:“今天想起来,那简直是一场浩劫。参加打劫行径的,可以说是从上而下,人人在内。换言之,凡是一切有机会偷的人,是无一不偷,而且尽可放胆地偷。偷盗的方式也各不同,有拨门撬锁秘密地偷,有根据合法手续,明目张胆地偷。太监大都采用前一种方式,大臣和官员们则采用办理抵押、标卖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即后一种方式。至于我和溥杰采用的一赏一受,则是最高级的方式。当然,那时我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的只是,别人都在偷盗我的财物。”

  皇宫里的偷盗行为越来越严重,有人建议溥仪想办法杜绝偷盗行为。于是溥仪决定彻底清朝皇宫珍宝的数量。

  溥仪开始清点珍宝时,诡异的事发生了,一些宫门被砸开了,就连他自己的大钻石被人偷走了。气得溥仪被人调查偷盗案,首先从太监开始,有的甚至动刑,也没查出个结果。当溥仪派人清点建福宫里,大火就莫名其妙的着了起来。因此,着火点建福宫到底有多少珍宝,溥仪也不清楚。

  紫禁城神秘大火过后,有人说明景泰年间的大藏经版数千块及广生数所藏的大藏经全部成为灰烬。还有大量的金佛、金质法器等贵重物品。就连清朝9位皇帝画像及名人字画、玉器、瓷器都烧毁。内务府后来还公布了具体数字,但这个数字水分太大,或许包括被偷盗走的珍宝。

  神秘大火如何扑灭?

  紫禁城大火着起来时,有个叫马来禄的太监首先发现,据他说大火从建福宫敬胜斋开始烧起来,马来禄起来打更时,发现大火已经烧向回廊。他赶紧向敬事房报告,但宫里人哪有救火的经验,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们都傻眼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燃烧。

  当大火把高大延寿阁烧塌了,甚至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也成了一片火海,连宫里高大古树都烧断了。住在皇宫里的老百姓也只看在外面看热闹。

  不过住在东交民巷里的意大利公使馆发现火情后,他们立即派出消防车和消防员,但由于皇宫有规定,没有溥仪的命令,不得进入。内务府阻止意大利人进宫,后来溥仪同意意大利派人进宫灭火,此时大火已经烧了一个多小时。

  当消防员进入后,紫禁城里没有自来水,消防员只得从紫禁城外的御河取水,短时间根本无法扑灭大火。意大利消防员只得拆掉部分宫殿,形成了一隔离带,才使大火没有成蔓延之势。

  据史料记载,溥仪后来也到了救火现场,他也被大火吓坏了,庄士敦曾在他写的《紫禁城的黄昏》写道:“我看见皇上和皇后站在一堆焦木上,黯然凝视眼前的景象。几位亲王也抵达了现场。内务府的人员对灭火之事一窍不通,却煞有介事地对着秩序井然的消防员吆五喝六。”就连英国驻华使馆人员也对当时溥仪的样子进行了记载:“在场的人为小皇帝感到难过,他只是一直站着,被亲信包围住,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溥仪此时年龄虽小,但他对当时的情景看得非常透彻。他后来回忆道:“在救火的时候,中国人、外国人、紫禁城里的人、城外的人,人来人往,沸腾一片,忙成一团。除了救火还忙什么,这是可以想象的。但紫禁城对这一切都表示了感谢。”火灭后,溥仪命人向消防员提供了水果、茶点等食品,还给救火的警察和消防员拿去6万银元的酬劳费。

  大火过后,溥仪命人在此地修一个网球场,然后让人在起火点找寻是否有幸存的物品,令人诡异的是,没什么字画、古瓷等物品,只有金银等烧熔的残片。内务府让北京各金店来清理,其中一个金店用50万辆银元买下处理权,据说炼成金子近两万两。内务府又把灰烬装了几麻袋,分给官员,有的官员也从这些灰烬里提炼出黄金。

  为何大火成谜?

  对于这场神秘大火,溥仪曾说:“我刚想查太监偷盗珍宝的罪状,他们就烧毁了建福宫花园毁灭证据!”这说明,这场大火与溥仪清朝宫里珍宝有关。之后有学者认为,这是紫禁城宫里的太监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他们怕溥仪查出珍宝丢失,于是放了这把大火。当时从宫里出来的物品,已经在京津一带古玩店经常看到。但能偷出来珍宝的太监都是皇帝或者皇后贴身人员才能看,一般太监没这么大胆。

  还有说法,紫禁城内电线短路着火,因为溥仪经常在宫里放电影,电景机、电灯房在德日新斋。管事太监也不懂用电常识,另外紫禁城内还有小型发电厂,专门负责宫里照明使用。还有人认为是宫里的油灯失火,但油灯用一百年都未着火,偏偏在此时着火?

  对于溥仪退位11年后的这场大火,已经过去快百年了,现在依然成谜。但在溥仪眼里太监的嫌疑太大。大火过后,溥仪就下令遣返了很多太监。此场大火,对于我国文物考古也是一大损失。只可惜乾隆留下的宝贝没剩多少,但不能怪溥仪,因为他年龄太小了,并没有多少经验,况且此时清朝已经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溥仪  溥仪词条  乾隆  乾隆词条  付之一炬  付之一炬词条  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词条  珍宝  珍宝词条  
奇闻

 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汉人?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我们民族经历过了20多个朝代,但是为何我们偏偏就称自己为汉人?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当今我们除了自称自己是中国人后,我们还会称自己的汉人,就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