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陈说》(Scientific Reports)4月5日线上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化学研讨团队的最新研讨效果。研讨人员在三块月球陨石中找到了迄今为止太阳系范围内最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据悉,巨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只能通过剧烈的高温高能进程才华发生,然后证明了月球起源于一次惨烈的磕碰作业。
50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们初度登上了月球,带回来几百公斤的月球岩石样品。科学家们在这些样品中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本月球是45亿年前被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出去的地球孪生姐妹。
50年来,全国际的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各种蛛丝马迹,妄图还原大磕碰作业的来龙去脉。紫金山天文台研讨人员通过国际协作,运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先进仪器设备,在三块月球陨石的含氯矿产-磷灰石中发现了巨大的氯同位素分馏效应。氯元素在自然界是一种蒸腾性元素,在高温进程中很简单蒸腾丢掉,并伴随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科学家们早年在月球样品中发现过其他蒸腾性元素(比如: 钾和锌)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并被当作月球大磕碰理论的铁证。
根据月球大磕碰理论估测,在磕碰作业中还发生了数以百计的大碎片(公里等级大小),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飞出了地月系统,飞到了太阳系的小行星主带,这些高速翱翔的碎片给小行星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坏,有些小行星被碰击而裂解了,还有的被碰击融化了。
另一份国际学术刊物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4月5日也同步刊登了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块来自小行星的陨石样品记载到了45亿年前发生的冲击熔融作业。这种高能量的冲击熔融应该是源于高速翱翔的碎片碰击,而非常规小行星之间磕碰的效果。这些发现形成了一个根据链,全面证明了月球大磕碰理论。
据悉,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还在其他陨石样品(随州一般球粒陨石和NWA 7251冲击熔融球粒陨石)中也早年找到过类似的冲击磕碰根据,研讨效果已接连宣告在American Mineralogist和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 上。研讨作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基金号:41573059,41573060, 417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