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生于公元153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说起丫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是现代人教育孩子,给孩子讲故事,也都讲述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博读史书,精通礼学,怎么会有:孔融不孝、四岁让梨、长大不管母亲?
孔融不孝 四岁让梨 长大不管母亲 图一
一、孔融不只会让梨:还抛妻弃子崇尚不孝吃人肉
也许在很多人的童年时光里,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过来的,其中“孔融让梨”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一个。很多家长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人大方,有礼貌。
一直以来,孔融一直以楷模的形象示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足以改变历史的人才。
首先来说,孔融是一个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之人。在建安九年,袁绍的儿子袁谭率兵围困青州,价格约下来,城内的守兵仅仅剩下了百来人,形势十分危急。当时的孔融正在青州城内,因为担心有损自己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故作淡定,并坚持饮酒作诗,绝不督战,令很多人十分头疼。后来,在敌军打破青州之时,孔融才在秦国士兵的掩护下,自己逃离了青州,却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是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他的孩子和妻子失去了生命。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你说说在孔融让梨的背后,却隐藏着孔融的另一面,看完别怪小编毁了你的童年。
其次,孔融还是一个“不孝”之人。在三国时代,曹操为孔融的领导,当时孔融经常对曹操出言不逊,十分傲慢。当时孔融最出名的他的“不孝言论”,一是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二是说:“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这样的“反动”言论,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代当然被认为是大不敬,所以曹操在得知此事后,大怒,再加上平时孔融对于自己的态度,曹操气不打一出来,直接处死了孔融。
孔融不孝 四岁让梨 长大不管母亲 图二
#p#分页标题#e# 除此之外,孔融还是一个不辨是非之人。虽然小时候的孔融聪颖过人,尊敬兄长,但是长大后的孔融却完全变了样子。当时在一本《物理论》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汉末有个叫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因为没有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得以活下来。
按理来说,这样的事情一定遭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谴责,但是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却是: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如果像管仲吃了鲍叔,贡禹吃了王吉,就不行。而管秋阳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没什么奇怪的。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小样儿还有两幅面孔呢哈?孔融才是中国历史上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但我们不可就此全盘否定他,毕竟他还让过一个梨!
二、孔融的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83载孔融有《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
孔融不孝 四岁让梨 长大不管母亲 图三
#p#分页标题#e#
三、历史对孔融的评价
李膺:高明必为伟器。
陈登: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曹操: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曹丕: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司马彪: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於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
张璠: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融以为宜略依旧制,定王畿,正司隶所部为千里之封,乃引公卿上书言其义。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
葛洪:孔融、边让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
范晔《后汉书》:①昔谏大夫郑是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以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己。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②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
《绣像三国演义》的孔融
孔融不孝 四岁让梨 长大不管母亲 图四
房玄龄:逮乎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
陈普:一身撑拄汉乾坤,无那危时喜放言。不受祢衡轻薄误,未容曹操驾金根。
司马光: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苏轼:①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②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徐钧:客满尊中酒不空,眼高四海眇奸雄。才疏意广终无就,已兆清虚西晋风。
杨维桢:孔北海,辟一隅。座客日高谈,论未闻,谈庙谟。弥生本独士,罪书空累予。在生承祖亦清俊,献策未为疏。言不听,何取诛?孔北海,儒亦迂。郑玄何取尊乡闾,妻孥已属青州牧,流矢几前犹读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张溥: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李贽:北海大志直节,东汉名流,而与“建安七子”并称;骆宾王劲辞忠愤,唐之义士,而与“垂拱四杰”为列。以文章之末技而掩其立身之大闲,可惜也。
孔融不孝 四岁让梨 长大不管母亲 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