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隋炀帝墓十三环蹀躞带。
图:天回镇老官山汉墓M2出土的漆木耳杯。
图: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
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揭晓了“2013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它们分别是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园、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陕西西安渭桥遗址、江苏扬州隋炀帝墓。论坛上,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介绍了各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刘庆柱、王巍、卜宪群、李伯谦、齐东方、水涛等考古学和史学专家肯定了各考古发现的学术价值。
1张掖西城驿遗址
张掖西城驿遗址是黑河流域中游发现的一处马厂文化晚期至四坝文化时期与早期冶铜有关的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4100~3600年。目前已发掘面积135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玉料、水晶、炭化作物等各类遗物2000余件(份)。专家表示,通过发掘获得了马厂晚期至四坝文化早段和齐家文化这一完整的地层序列,基本回答了四坝文化的来源问题,对于全面认识河西地区早期聚落的发展演变和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大量炭化小麦、土坯建筑的发现再次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地区已与西方发生频繁接触,为研究小麦及土坯建筑等进入中国的时间与路径提供了新证据。#p#分页标题#e#
2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
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共发掘墓葬66座,发现两座车马坑和1座马坑,出土遗物约1027件(套),质地主要有铜、陶、漆木、皮革、玉、石等。其中鼎、簋、方壶等铜器577件,部分有“曾”“曾子”及“曾公子”铭文。专家初步判定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其中大多数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的墓葬国属应为曾,主要为春秋中晚期的曾国贵族墓葬,也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专家指出,文峰塔墓地的学术价值在于:首次科学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首次在随州发现曾国车马坑,为认识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等。
3西安秦始皇帝陵园
2011-2013年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内容为4项主动性发掘,包括陪葬坑K9901、陵寝建筑遗址局部、陵园从葬墓园小型墓葬和兵马俑一号坑。K9901中的第2、3号洞发现陶俑残片约1200件(组)、铜器10件(组)、石器5件,已修复两件陶俑。陵园从葬墓园小型墓葬的墓道填土内,发现散乱人骨,数量不等,且不完整,初步判断为未成年女性,可能反映了秦始皇死后后宫人员受到的处置。值得一提的是编号T23的兵马俑一号坑,清理出不少陶俑和小件器物,尤其是发现4个级别较高的军吏俑,其排列规则也有特点,专家推测与整个俑坑军阵的排列有关。
4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少量铜器、玉器和铁器等珍贵器物。尤为重要的是M1出土的木犊、M3出土的竹简与人体经穴髹漆人像,以及M2出土的竹木制织机模型研究价值很高。专家表示,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大量西汉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尤其是出土的医简中有散失已久的扁鹊学派医学经典,而出土的4部织机模型应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完整的汉代织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空白,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分页标题#e#
5西安渭桥遗址
西安渭桥遗址共发现数组10余座渭河古桥。专家称,以厨城门一号桥为中心连续发现5座大型古桥,在考古学上尚属首次。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木梁柱桥,它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出土“康熙通宝”等清代遗物,基本可以判定至迟到康熙年代,渭河主流尚位于发掘区附近,远离今渭河主道约3000米以上,因此学术界已近乎定论的“渭河从秦汉时期以年均1~2米速度北移”的认识不成立。这对研究渭河的变迁和关中环境史十分重要。
6扬州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墓共发现两座砖室墓,未发现陵园痕迹。墓葬中共出土墓志1合以及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数百件遗物,尤其是出土的蹀躞金玉带是带具系统的最高等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根据出土的墓志和高规格随葬品,并结合文献记载和人骨鉴定,确定此墓地为隋炀帝与萧后合葬墓。专家表示,两座墓为研究隋唐高等级墓葬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墓中出土的大批高等级随葬品对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