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沉船“南澳I号”2011年考古发掘工作自4月23日启动至今,考古队已打捞出水古瓷器超过2000件。
和去年布满淤泥、水生物的出水文物不同,今年打捞的这批出水瓷器表面要干净很多。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就此向记者解释说,因为去年很多出水瓷器都是在船体表面打捞的,受破坏程度、海生物的侵蚀都较船舱里的瓷器厉害些,所以今年从船舱打捞的文物保存状况自然比去年的好。
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2010年4月9日开始对“南澳Ⅰ号”实行第一次水下考古发掘,共出水瓷器、陶器、铜器、金属器1.1万余件,发现船体舱位16个。出水文物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灌、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及铜板等。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专家从其出水陶瓷器的胎质、釉色、器形、青花图案纹饰风格及烧造工艺等方面判断,其年代为明代晚期嘉靖至万历年间,来源可能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窑产品。
“南澳I号”的第二次发掘于4月23日启动,工期75天。期间考古队要将“南澳I号”古沉船上余下的古文物全部打捞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