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离婚3年还能起诉抚养费吗?

离婚之后,有孩子的家庭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解决了之后,通常抚养权的问题都是交由法院来审判,法院根据可观的事实,法律的依据做出公正合理的审判,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依法履行抚养的义务,另一方支付抚养费。那么关于离婚3年还能起诉抚养费吗?

一、孩子抚养费标准问题

(一)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1、夫妻双方离婚,孩子由一方抚养,不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给付离婚孩子抚养费;

2、抚养费包括孩子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二)离婚孩子抚养费具体标准: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4、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并不是一定就按上述比例去支付的,除了参照工资收入比例的标准外,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三)离婚孩子抚养费给付

1、经济条件许可的,抚养费可以一次性给付;

2、不具备一次性给付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抚养费,也可按收益季度或年度给付

(四)离婚孩子抚养费年限:

1、抚养费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孩子18周岁为止;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孩子抚养费

二、离婚后男方不给孩子的抚养费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如何起诉孩子的抚养费

1、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2、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3、然后等待开庭审理

4、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5、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抚养费依据:

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第9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根据以上规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打入孩子抚养费的专用账户或在探视孩子时支付。实践中,很多当事人都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因为这样一来省去要钱的麻烦,二来可以折抵给付对方房款。但是,是否采用一次性的支付方式,法院要看对方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对方当事人的态度。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同意一次性支付的,法院不会判令其一次性支付。

抚养费不单指生活费,《婚姻法》解释(一)第21条明确规定:“抚养费”包括三项,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所以,在离婚时,除生活费外,要充分考虑教育费和医疗费,在抚养费的标准(20~30%比例)范围内争取较高的比例。

离婚3年还能起诉抚养费吗?一方存在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的,拥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是其他的措施,可以从新根据这一诉讼请求提起诉讼,总之没有支付抚养费是存在过错的,所以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各地超生社会抚养费标准是什么

孩子的抚养费给付标准

最新抚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离婚3年还能起诉抚养费吗?  抚养费  抚养费词条  起诉  起诉词条  离婚  离婚词条  
子女抚养

 年轻父母不抚养孩子合法吗?

一、年轻父母不抚养孩子合法吗?年轻父母不抚养孩子显然是不合法的,我国《婚姻法》第30条规定:“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展开)

子女抚养

 法院一般把男孩判给谁一岁半

判给母亲的可能性比较大。法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