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监护这也是我国民法总则当中的一个法律概念,是专门针对被监护人的权力通过相关立法进行保护的。但是指定监护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只有人民法院才具备这种资格的,有时第一监护人也会因为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通过协议指定专门的人来照顾自己的孩子的,这种做法也符合民法总则指定监护的规定的。
一、民法总则指定监护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第二十九条【遗嘱指定监护】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第三十条【协议监护】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三十一条【监护人的指定、临时监护人】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监护人资格的撤销】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和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指定监护的适用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实践中较多的是前一顺序的人不愿意担任监护人,推给后一顺序的人,后一顺序的人也不愿担任监护人,或者同一顺序人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担任监护人。这时根据法律规定,应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或者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因此指定监护有两种类型:有关组织指定和人民法院指定。
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被指定监护人对有关组织的指定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未经有关组织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监护人不得自行变更监护,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特别提示:
变更监护关系与指定监护不同。变更监护关系是指监护关系确立之后,应有关单位或人民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变更决定,重新确定监护人的行为;指定监护则是对监护人的首次确定。
由此大家能够看出,民法总则指定监护这种情况一共分为三种的,包括遗嘱指定监护,还有就是父母跟指定监护人之间签订相关的监护协议,再有就是我国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监护人。如果是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话,被指定的监护人是不能够在私下对监护人进行变更的,而且人民法院也是按照监护人的具体顺序来指定的。
延伸阅读:
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