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中止了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构成犯罪的如何处罚?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1、管制不关押行为人,但限制其3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人身自由,数罪并罚可达3年;
2、拘役剥夺行为人1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人身自由,并对其进行劳动改造,数罪并罚可达1年;
3、有期徒刑剥夺行为人半年以上15年以下的人身自由,数罪并罚最高可达25年;
4、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对其进行终身劳动改造;
5、死刑是剥夺行为人生命的刑罚,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的行为人,一般可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两种,对于犯罪时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6、在受到以上刑罚的同时,根据案件情况,行为人还可能会受到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的处罚;
7、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行为人,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判决缓期执行刑罚(即缓刑)。
其实,犯罪中止能直接说明犯罪嫌疑人并没有完全的泯灭基本人伦道德,最起码当事人眼中是有国法的,人们也正是因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是受到了他人的阻碍导致犯罪行为没办法实施下去的话,这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