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约定的事项要合法,其次签订的主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后,签字生效。只有这样的协议书才算法律保护。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签订后应该怎么办理
1、我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照本条规定及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效力的具体表现:
(1)合同对当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的效力体现为双主事人订立合同的效果意思产生的法律效力,每一个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个合同之间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这个“法律效力”不是说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说由于合同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国家赋予当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即依靠国家强制力,要当事人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签订合同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一方违约的,应协商合同的履行责任。在书写时,应对违约责任进行说明,一旦违约的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对受害者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拒不赔偿的应该诉讼到人民法院,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办理。
延伸阅读:
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在租赁合同中双方都有哪些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