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单位诽谤员工的处罚

【为您推荐】临清市律师   秦安县律师   松山新区律师   城阳区律师   月湖区律师   江干区律师   江阳区律师   

近年来,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类似诽谤这样的犯罪案件通过网络发生的屡见不鲜。网络上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故意或恶意诽谤他人致使他人名誉受损,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生活。由此我国始终在加强对网络诽谤犯罪的打击与规范,那么关于单位诽谤员工的处罚是怎样?下面且听具体分析。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对网络信息诽谤案的构成要件和诉讼方式做出规定。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

综上可知,对于单位诽谤员工的处罚判定,需要明确是否对被害人构成伤害并且提出上诉才能予以受理,情节严重的刑事处罚也会有所变化。在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到处散播谣言去攻击他人,却不知这种情况是很可能构成诽谤罪的,因此惹上刑事纠纷。更多关于诽谤罪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律图网。

延伸阅读:

网络诽谤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全文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网络诽谤犯罪主体有怎样的刑事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单位诽谤员工的处罚  诽谤  诽谤词条  处罚  处罚词条  员工  员工词条  单位  单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