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誉权被侵害时怎样维护
侵害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另外,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如造成他人精神严重抑郁等),还可能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利的保护之外,民法通则第101条在确认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同时,又以禁止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二、司法解释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民法院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同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名誉权被侵犯构成了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要求对方进行赔偿。需要注意的是,有关名誉权被侵犯的赔偿,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赔偿,还涉及到对方需要向自己道歉,并向社会澄清,对自己造成的名誉损失应当进行合理的说明,具体的情况应当以到司法机关的判决为准。
在我国相关的公民的名誉权享有相关的合法权益,任何人员不得对公民的名誉权进行伤害、侮辱,相关的受害者可以要求这类伤害着对自身的名誉恢复,赔偿自身的实际损失进行办理。我国的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理。
延伸阅读:
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是什么?
侵害名誉权赔偿损失包括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证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