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寻衅滋事指的是因为侵害他人财产,扰乱社会秩序,并且造成人员伤亡的恶劣行为,有人认为,寻衅滋事只是一般的街头斗殴,不会留下案底,相反,寻衅滋事一旦被抓,不仅会面临刑事处罚,而且在警方会留下案底,如有再犯,刑罚会更加严重,要怎么能消除寻衅滋事?
一、寻衅滋事罪案底可以消除吗
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切实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执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作为工作记录予以保存。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就会留有案底,并且案底是伴随一生,无法消除的,不过如果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他的犯罪记录会被封存的。
二、寻衅滋事罪与非罪如何进行区分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
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
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
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一旦接受了制裁,都会在当地派出所留下案底,这是为了日后观察行为人的动态,有没有再犯错,也是为了避免行为人再次犯错时,抓捕起来不会太麻烦,有利于案件正常结束,但是,案底也会给行为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延伸阅读:
寻衅滋事的辩护词怎么写
寻衅滋事罪量刑是怎样的
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