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民法总则在保障人权的这一方面跟当今社会的适应程度还是高度吻合的,在平时生活当中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一些社会的现象级问题,也首次出现在了民法总则的立法条款当中。很多人都将这种规定称之为挂靠民法总则,那么,挂靠民法总则是什么意思?小编这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挂靠民法总则是什么意思?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关于挂靠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二、立法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诚信道德和诚信秩序出现一些问题,引发了较大范围的影响,其中亦有法律不当适用的因素。社会对善意救助者反遭诬陷议论不断,甚至质疑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引导性。不少学者主张,应当对善意救助者从法律上、制度上给予更全面的保障,为处理这类案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律依据,弥合诚信道德和诚信秩序的社会创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将凝聚起强大价值引导力和精神推动力
三、法律价值
这一条文最重要的法律价值,就是保护善意救助者不受民事责任追究。为鼓励公民对不负救助义务的他人实施救助,赋予善意施救者必要的责任豁免权,大大降低善意施救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保护好善意施救者。善意施救者的责任豁免须具备以下要件:
第二,行为人实施了救助行为,在他人处于危难或困境中时,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
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为不当,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损害。具有上述三个要件,就可以依据本条规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
这样的法律规定,对于唤醒社会良知,鼓励人们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予以救助,端正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该条文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在。但该条文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也值得引起重视。这就是,当被救助者处于困境或者危难中,特别是在病情危重中,如果不懂医学抢救常识,采取不当救助措施,将会对被救助者造成严重后果。在原来的条文草案中规定重大过失引起的不当损害,要承担赔偿责任,就是要限制善意救助者的这种不当救助行为,在救助中应当量力而行,避免出现损害被救助者这样的后果。对此,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鼓励善意救助者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防范措施,防范不当危险的发生
是因为生活当中有人将民法总则规定的民众在自愿实施救助受害人的过程当中,造成受助人受损伤的这种情况不用承担民事责任的这种规定,称之为好人法,也是通过挂靠民法总则,使得自愿救助别人的这种行为将不再被某些社会的歪风邪气所影响,这种最基本的社会良知现在反而需要有法律来统一保护了。
延伸阅读:
宣告失踪顺序民法总则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适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