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速度快的最大有点就是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知识产权容易被盗用或者侵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法律纠纷,我国法律在此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意在最大范围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那么,民法总则规定知识产权都有哪些规定?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知识产权解读
1、2017年两会报道民法总则首次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保护客体。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
2、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比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中的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均为新增内容。
3、显然,从客体的角度规定知识产权,有利于在必要的时候,对知识产权作出更为宽泛的解释。例如,按照原有的规定,“商标专用权”对应于“注册商标”,以及商标所有人对自己的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显然,“商标专用权”没有包括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而按照新的规定,民事主体就“商标”享有的专有权利,则不仅包括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而且包括了关于未注册商标的权利。又如,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涉及的客体仅限于作品、专利(应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注册商标。至于2017年的《民法总则》,则在上述客体的基础之上,还列举了未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显然,以列举客体的方式规定知识产权,不仅符合我国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以上就是“民法总则规定知识产权都有哪些规定?”的具体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的职责,但是,防患于未然是每个公民必须有的意识。如果大家遇见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建议可以尽快聘请律师介入处理。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按份共有指的是什么?
知识产权被侵犯了该怎么办
知识产权出资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