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问题相关规定有哪些?

诉讼时效权利人具有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依法保护的权利的有效时间,通常情况下,权利人至多有二十年的时间可以享受到法院的保护。下面小编我将会针对民法总则诉讼时效问题相关规定有哪些这一问题整理一些的相关法律信息。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二.诉讼时效分类:

1)一般诉讼时效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短期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3)特殊诉讼时效

是指《民法通则》以外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四年。

4)最长时效:

以上三种诉讼时效,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

但是,假如权利人很长时间才知道(比如50年后才知道,再加上二年诉讼时效,就是52年),这会将时效拉得很长,很不利于法院搜集证据和正确解决纠纷。

为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最长时效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适用于一切民事纠纷。

在我国,诉讼时效通常从权利人的权力被侵害的那一天算起,一旦超过诉讼时限,权利人就将不会再受到人民法院与法律的保护。

延伸阅读:

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一般为多少?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哪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词条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众所周知,宪法在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高效治国理政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作为中国公民需要严格遵守和维护。那么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