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告不认可原告证据的,需要提出反驳,是否认可原告的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审查。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1、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
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审判法官如遇到复杂疑难案件,应主动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促使当事人在庭前将其持有的证据予以提供,并通过证据交换、质辩,从而达到了整理和固点诉讼争点及确认证据证明力的效果,为开展好庭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保障了庭审质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认证水平。
2、适度引导举证,明确举证、查证范围
由于当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养、法律知识、诉讼技能等明显存在差异。为使当事人特别是弱势诉讼群体迅速明白诉讼旨意,更好地维好自己权益,审判法官应对弱势主体的举证要求适度加以引导,有利于庭审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能明朗当事人的举证范围,又明晰了法官查证案件事实的审理方向,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打下坚实的裁判基础。
3、规范程序环节,处理好“辩”与“质”的关系
我们知道,质证权与辩论权是当事人在不同诉讼阶段中享有的两种性质不同的诉讼权利,实践中,当事人易把它们混淆起来,诸如在庭审中,当事人因不懂得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则,有时易把这两种程序权利混用起来,比如本应谈证据的质证意见,反谈案件的辩论意见,无意的打乱了庭审程序,降低了质证程序的功能,影响认证效果。为此,审判法官应及时向当事人释明质证与辩论的区别与要求,应规范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法官在质证程序中应做到“三步”到位:一要做到边听;二要做到边记;三要做到边思考。法官不仅要听好,还要善于思量证据的“三性”,为以后的认证做好准备工作。
当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诉讼的过程中被告拒绝承认的话,原告可以提出证据,被告可以进行反驳,但最终的结果是由法院来进行审判,因此,原告进行取证是非常关键的。
延伸阅读:
法院起诉多久通知被告
法院根据案件的种类不同,通知被告的时间也...
被告人享有的辩护权包括哪些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最基础、...
被告在法庭民事诉讼权利有哪些?
被告在法庭上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包括辩护、...
相邻权纠纷物业公司可以做被告吗...
相邻权纠纷物业公司是不可以做被告的,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