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庭。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通知与告知相关人员。审判长宣布开庭以及相关事项,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二)法庭调查开庭阶段的事项进行完毕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始法庭调查。
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2、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分别陈述。
3、讯问、发问被告人、被害人。
4、出示、核实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只有经过当庭查证核实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
5、调取新证据。
6、合议庭调查核实证据。
(三)法庭辩论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五)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
(六)宣判。分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形式。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
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所谓行政中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 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亦称“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
由于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拒绝履行”其法定职责,或者是“不予答复”的行为,是没有内容的一种行为,行政主体不可能告知行政相对人诉权,行政相对人更不可能知道其内容,因此上述关于作为的起诉期限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不作为案件。如何确定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应当考虑行政不作为行为的类型,不同的不作为类型起诉期限亦应有所区分。
因行政不作为而提起的诉讼活动就属于行政诉讼,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民事诉讼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是法定的,作为行政机关和原告方也需要严格遵守法院的庭审秩序,开庭之后,不到自己发言的时候不能随意发言,整个审理程序都是逐步开展的。
延伸阅读:
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行政确认可诉吗?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