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是什么?
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内容的不作为。不一定造成具体的损害结果,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作为,犯罪即告成立。不作为犯罪的罪名包括:
1)遗弃罪
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376条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4)第2款,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
5)第380条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
6)第381条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
7)第404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8)第429条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
9)第440条遗弃武器装备罪;
10)第441条遗失武器装备罪
11)第444条遗弃伤病军人罪
12)第445条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
13)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14)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5)丢失枪支不报罪
16)其他渎职性犯罪,如私放罪犯、玩忽职守等。
(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义务来源通常包括四方面:
①法律上的;
②职务、业务上的;
③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产生的;
④先前行为造成的。
(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说来,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发现自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受理。公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应作出不立案的决定。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以判决宣告无罪。对于其他几种情形,一般应以裁定终止审理。不过,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已经死亡的被告人无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综上,真正不作为犯罪其实是很好理解的,犯罪嫌疑人主要是对这件事情负有相应的义务,不过,法律上同时规定的遗弃罪的话,也确实是给被遗弃的人造成了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才会构成犯罪的。大家简单的来了解一下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就行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