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道士塔情感体验活动课教学实录

  从角色扮演到意义构建
  ——
  温州中学 洪秀善
  【设计理念】
  余秋雨的《道士塔》是一篇对数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的美文。作为学者,余秋雨站在历史高度来俯视和反思民族文化。文本的基础是一些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但他不是平铺直叙地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采用链环式结构,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切分成几个有机的链环,随着叙述的演进,感情也在不断地深厚。高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基本上能将文中史料、掌故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真正深入文本内核,理解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却有一定的难度。
  由此,我的教学策划是,先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视角的转换,根据文中故事改写成演出脚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实现进一步深入文本内核,理解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并不断建构意义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①文本视角的转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熟悉文本,与文本对话,并自主选择;角色扮演有利于感悟文本,凸现创造,并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再现的情境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再通过评价和课堂对话,开展新的意义构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循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全盘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虽然也有一些思考但并不一定有真正的理解,很难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课堂只讲热闹、让学生不加节制的发挥的尴尬。
  这种体验式的活动课必须首先根植于文本,然后实现超越文本,在根植与超越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搭建一个有吸引力的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成为阅读文本的真正主人,找到自己理解文本的途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回到文本进行实证性阅读,反复对话、验证,从阅读到创作到验证,读出自己的感受、体验,读出个性,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方案】
  课前根据给出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和余秋雨的《莫高窟》,阅读《莫高窟》和《道士塔》,了解敦煌文化,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课上演出,师生对话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编剧根据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师: 历史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掠走我们华夏艺术瑰宝不计其数,外国强盗剽掠我国瑰宝的罪行擢发难数,罄竹难书。而更为令人愤怒的是我国国民对于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知保护还拱手送人!今天我们要学的《道士塔》中就写了这样的不肖子孙,先请同学们看表演。
  二、学生当堂尝试表演:(附学生写的演出剧本一例)
  道士塔(课本剧)
  第一幕
  人物:王圆箓
  地点:石窟
  (王圆箓出场,穿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这天,他起得很早,到洞窟里转转。)
  王圆箓(自言自语):这好端端的墙上,哪来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啥子玩意儿哩!惹的人毛毛的。
  (于是,拎了一桶石灰。)
  王圆箓(自言自语):毛什么毛!我刷——(见刷得不干净)道家之道,有始有终,清我寒舍,天经地义。
  (三下五除二,几面墙上,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都不复存在了。然后,他又瞄上了中座的雕塑。)
  王圆箓:这么干净的农舍里,放着这么几座招摇的女像,太有辱我道教的名誉了。让人看见了,成何体统。(沉思了一会,吩咐帮手去借了几个铁锤。)委曲你了。
  (哐当数声,婀娜的体态瞬成碎片。)
  王圆箓:作为一个道士,总得有样功课做做。听说隔壁村,有个泥匠挺不错的,叫他给我来塑几尊天师和灵官。
  (不久,原来的位置上出现了一座还像模像样的道像。)
  第二幕
  时间:19XX年x月x日清晨
  人物:某官员、侍童
  地点:官府
  (某官员出场。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指着胡乱堆在书案上的数卷经文,吩咐着侍童。)
  官员:刘大人贵庚几时啊?
  侍童(恭敬地作辑道):回大人,刘大人贵庚十五。
  官员:哦,时日已近。承蒙他的厚爱,好歹也备个厚礼一份。
  侍童:大人的意思是——
  官员(鼠目一溜):那王道士呈上的经文,我都仔细琢磨过了,还算出得了手。
  侍童(忙接上话):大人,这好办,您一声令下,我马上叫他送几件来。
  官员(微微颔首):不错。但不可弄得太寒碜,悉心打点一下。改日我亲自造访刘大人时不至于脸上无光。
  侍童:大人放心,小的定将事情办妥。
  (官员奸诈一笑,心想这回可捡了个大便宜。尔尔经文不过礼尚往来,谁又会真正劳它个其中精要。)
  第三幕
  人物:斯坦因,王圆箓
  地点:石窟前
  (刚刚历经了生死劫难的斯坦因终于站到了这片神秘的佛教圣地面前。)
  斯坦因(松了口气):上帝保佑,我的苦劳总算没有白费,这一路上倒也顺畅,没有手续,没有关卡。倒是差点呜呼虎口啦。
  (来到洞窟前,却发现只有一个肮脏的老道士,不免有点失望。)
  斯坦因(有些尴尬,无奈的耸了耸肩):这里难道没有门卫看守吗?你们馆长在哪?我有事要与他交涉一下。
  王道士(睨着眼,瞅了他一眼)馆长?什么叫馆长?
  斯坦因(很吃惊,但有很快使自己恢复过来):噢,我是说找一个管事的。
  王道士:我就是。(手摸了一下挂在腰上的钥匙)
  斯坦因:哦,钥匙都在你这儿呀,那你这里的东西让我瞧瞧。
  (斯坦因忙不迭将银元塞到王道士的手里。)
  王道士(连连摇头):不成!不成!天底下哪有如此便宜的买卖?难道你们洋人不懂得公平交易?
  (斯坦因心里猛的一沉,不好。莫非那臭道士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斯坦因:那你说,怎么个公平交易?
  (王道士伸出五指在他眼前晃了一晃)
  斯坦因:五万两?
  王道士(摇了摇头):值不了那么多。
  斯坦因:五千两?
  王道士(还是摇头):看在你是洋唐僧的份上,五百两就够了。
  (斯坦因张大嘴巴,便随即拿出银元成交,王道士让开身子,那洞窟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斯坦因面前了。)
  王道士:就这些够了吗?(边指着眼前满满几车的文物)
  斯坦因(揩了揩满头的汗):够了够了,您这么热情我下次再来,礼物多多的……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口袋里的银元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司大人讳代诺,一路走好。
  (装满中国数千年文化精华的车辆,渐渐驶远,远方昏黄的天边,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正在滴血。)
  全幕落
  (高二(16)班叶菲、周珈亦)
  三、对话交流,实证阅读:
  师: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在台词中,人物形象有鲜明的个性,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有独到之处,再接再厉。看完表演大家对剧中王道士有何评价?
  生1:王道士地位很低的人,农民出身,好象很无知,贪钱。
  生2:愚昧无知,随意毁坏文物,出卖文物,是千古罪人!
  师:王道士的扮演者你认为王道士是什么样的人?
  生3:他是那个时代千百万国人中的普通一员,他"卑微、渺小、愚昧",他也要生活,他卖掉的东西对他来说一文不值,还不如换几两银子用,再说他是道教徒,那些佛经他根本就不懂,佛道水火不容,他没有放一把火烧掉已经是手下留情了,要说他是罪人,是有罪,但不能把全部罪责归于他一身。(学生笑,有的附和)
  师:你对这个人把握的较全面,所以表演入木三分(全体学生笑),依你的意见,王道士还不是罪魁祸首,其他同学看来也比较赞同(学生齐说:赞同),那么谁是真正的罪人?
  生4:外国的侵略者,强盗,他们把宝物骗走。
  生5:19XX年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府腐败无能,没把宝物保护好。
  师:这位同学历史学的不错,不过中国政府这个概念似乎很笼统,具体说应是哪些人?
  生6:是政府的官员,他们没有尽到职责,他们是罪魁祸首,不肖子孙。
  师:由此说来,罪人还真不止王道士一个,这是同学们的理解。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看看同学们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否一致,作一次实证性阅读,给我们的理解找出依据。(学生很兴奋)
  生7:文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对王道士的外貌和行为描写,表明他卑微、渺小、愚昧无知。
  生8:第三部分中的对王道士和县长的描写表明王道士的无知和县长等官员不仅没有把文物保护起来,还把文物当成礼品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生9:第一部分还写到王道士是敦煌的罪人,有写到他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他肩不起这笔文化重债。
  生10:第三部分还说到,不,是写到(学生笑)"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从敦煌运走文物,他们的学术在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但他们的研究"遗忘了一些基本的前提"他们是用欺骗、盗窃的手段得到珍贵的研究资料的,他们是真正的罪人!(学生鼓掌)
  生11:文中55页倒数第二行,还写到"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中国官员的作风和外国探险家的实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文物的丢失可想而知——偌大的中国,存不下几卷经文,就是因为有这些不肖子孙糟践文物!(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的确从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中国文物流失的序幕开始,咱们国家的文物就经受了帝国主义强盗一次更甚一次的劫掠。
  (出示资料一)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四五十处殿堂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自此悉失,圆明园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包括《永乐大典》,被掠到海外。
  接着是19XX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后来便是19XX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代价,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敦煌藏经洞珍贵写本5大包。19XX年3月,斯坦因以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第二次来到敦煌,以500两银子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约6000余卷,10大木箱。1923年秋,美国人华尔纳还将莫高窟12幅精美壁画剥去,同时抢走一尊最为优美的唐代彩塑。
  而我国官员在这场悲剧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出示资料二)
  19XX年.伯希和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为了能更好更多地得到敦煌经卷,特意从他掠走的经卷里挑出一些到北京出示给北京的学者们看,以买好他们。直到此时,北京的学者和大员们才知道敦煌出了无价之宝。当我们的学者们知道敦煌还有部分遗存经卷时,他们力劝朝廷下令命令陕甘总督立刻封存藏经洞,并严禁外国人购买。同时,学部又拨银3000两命令新疆巡抚派人将经卷全部运到京城。然而当时负责押运的官员很不负责,不仅没有装完,而且连个箱子也没准备,而是用草席裹了裹便上路了。而且,已经尝到过甜头的王道士也是早有准备。他在官府来人之前就把比较珍贵的经卷画本给藏了起来。
  按理说,事情至此,也该算有了个结局。然而事实却是敦煌的经卷又开始了一轮新的磨难。当北京电令陕甘总督密封藏经洞又拨款运经的时候,敦煌出了无价之宝已经是人人尽知。从敦煌到京城行程八九千里,沿途所过州县官府如同层层关卡,多如牛毛的大小官员个个雁过拔毛。一路之上所丢失的经卷至今还是个谜。不过最厉害的还要数负责押运的新疆巡抚何某,他等经卷押送至京城之后,并没有移交学部,而是先拉到自己家,伙同其岳父李某先将里面值钱的经卷挑出来据为己有。而后又怕查出数目不够来不好交代,又把经卷一份撕做两份,两份撕做四份来充数。最后勉强凑了八千多件交了上去。
  师: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鲁迅《而已集》),再看文章的题目"道士塔",这塔原来是道士的么?
  生12:不是。文章开头点名是僧人圆寂塔,注解也说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第二部分开头说"真不知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表明这塔原是属于佛教的。
  (出示资料三)
  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
  师:这实际是对当时政府官员失职、渎职的极大讽刺。
  (出示幻灯片)
  道士愚昧无知,贪图私利,毁坏出卖文物,
  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
  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
  所以,余秋雨《道士塔》的主题在于揭示文化悲剧和民族之痛而绝不是问罪王道士——因为文化悲剧和民族之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官员的失职和文化强盗的无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13:愤怒、痛惜
  生14:痛苦,觉得过去中国人太笨了。
  生15:我恨得咬牙切齿,我要是生在那时侯,我就把他们统统消灭在沙漠里!
  师:我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有着对祖国的衷肠,我们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就要喷薄而出,那作者呢?我们在进行实证性阅读时看看作者面对以上的罪人有什么情感态度。我们按课文顺序来进行。
  生16:第一部分"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作者的心口在滴血,他极其痛心。
  生17: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我觉得作者很痛苦,还有点愤怒。
  生18:第三部分我好恨。
  师:这个"恨"如何引出的?对什么恨?说的具体些。
  生19:由一个当代青年的诗引出,表明自己也要向强盗们挑战。表现对强盗的不满。
  师:就是他们的行为激怒了作者,作者痛恨他们是吗?
  生20:是的,是很强烈的痛恨、愤恨。
  师:你有很强烈的爱国感情,体会得很好,再想想这里只对外国强盗有这种感情吗?其他同学说说。
  生21:还有对中国官员的恨。
  生22:自己好象有点恨自己生错时代,好象无能为力,很遗憾,很无奈。
  师:说得好,作为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深知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却又只能眼睁睁看着文物被盗被毁,心情何其悲怆。正是文物的流失造成现在我国敦煌学者屈辱的从外国买回胶卷,作者深感遗恨。那么最后一节有无作者的情感表露呢?我们齐读末节,体会体会。
  (学生齐读)
  生23:这节好象没写作者的感情,但觉高兴不起来,很沉重。
  师:为什么?
  生24:末节虽然写得简洁,但仍然意味深长。作者对中国敦煌学的研究充满希望,对中国敦煌学者忍辱负重加紧钻研的实干精神的肯定,也是光明背后的伤感与痛楚,扬眉吐气背后的耻辱与愤懑,那是文人的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师:在刚才的交流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逐渐地和作者的感情趋向一致,这就是说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文末作者极淡的一笔,竟然也有同学能理解。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种极高的阅读境界。(学生高兴)批文入情,顺藤摸瓜,进入了作者为我们创造的阅读视野,你们就成功了。道士塔引起作者对历史对人格的深思,也引起我们的深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请同学们记住历史教训。
  【总结反思】
  上完这一课,我特别感到有一种成功感。本文较长,如果一句一节地讲读,那势必耗费课时,学生也"听"之无味。在我布置预习任务后,由于任务形式比较新鲜,学生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写剧本、分角色、琢磨表演动作、表情、台词,只过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在课堂上演出了,虽然演出有些粗糙,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是完全能够撬动"地球"的。如果说课堂是一个充满磁力的"场",那么,反思这节课,这磁力就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驱动(意义构建)得:
  1、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它是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王尚文指出:"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种碰撞,……一个自觉受到控制的过程。……是两个生命体(作为人的学生和作为读物的教材)之间的碰撞。只有是触及从而改变读者——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碰撞,阅读教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②本节课在布置预习这一环节,学生就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学习状态,他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对问题、情感、任务提出自己的解决设想和方案,写出演出脚本,而且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活动要求相应的能力,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将活动者置于现有水平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之中"③活动课不仅提供锻炼的机会,也对每一位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活动成了源源活水。这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构建。本节课视角的转换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正是这样的难度,反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2、情境驱动。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表演,再现故事情境,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与课文中的情境发生联系,比较、体验、感悟,教学中就容易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从而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但创设语文情境,应着眼于语文本身,必须通过语言,其目的应该在于推动与文本的对话,走入、体悟甚至超越文本情境。
  3、背景驱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背景资料的介入,有助于使学生阅读对话走向深广的境界。我所展示的材料中,文物流失史实,让学生体会到在惊讶中痛心;中国官员的态度史实,唤醒了学生心中的"恨";佛道教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匠心。我体会到阅读文本既不能只盯住文本本身,也不能忽视文本而成课外资料的堆积。教师应该学会选择那些能够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并在适宜的时机呈现出来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处于一种"跃如"状态。为课堂教学带来不可替代的驱动力,
  4、主导驱动。眼下,不少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似乎比较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④这句经典的话启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导",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感悟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把好课堂这个"场"的磁力方向,并与学生共同进入文本情境,发挥作为较成熟的文本阅读者的作用,以自己的语文智慧启发学生的语文智慧。这应该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4月第一版8页
  ②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94年版294页
  ③《活"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XX、7)
  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80年版,210页

母亲的恩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绿色蝈蝈教案设计范文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大班语言小雨点教案范文一活动目标1感受下雨的优美意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提高幼儿的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产生拓展性思维。3认真观察图片,初步学习编儿歌的方法。二活动准备小雨点课件,昆虫备忘录教案设计说明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是记一项活动的习作训练,属于记叙事情一类的。从题目看,限定写课余的某种生活。习作提示中说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下棋打乒乓球集邮唱歌等都是课余生活。本次习作有三点突出的学洗手教案设计儿歌学洗手要求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2学会念洗手儿歌准备一条脏毛巾过程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孔融让梨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2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3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软软硬硬的糖托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能感知糖的软和硬并能用语言表达。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感知过软和硬的物体。物质准备软硬糖若干,不透明袋子,小石头和海棉活动过程1请宝宝们分别摸摸这两个袋子,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七年级历史上册一方牧区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方牧区养一方人是整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里与山为邻的垂直的牧场和草原人家的草原风情。本课的垂直的牧场和草原风情分别选取了我国不同牧区的典型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主题班会活动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持之以恒的心理素质。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需要专心加毅力才能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优良心理品质。活动重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案篇一最齐全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囊括各个方面,让你在评比安全优秀教案中脱颖而出!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
赛马三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析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关于春天的色彩教学反思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小燕子迎来春姑娘。柳树冒出绿芽芽,大地换上了新衣裳。天气渐渐转暖,春天的脚步近了。孩子们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他们发现衣服比冬天穿的少了,柳树上长新芽了,路边不知名吹塑纸版画动物教学反思范文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设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高三毕业班教师考后的教学反思考试是一面镜子,它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每次考试后,学校按惯例都要求教师写出卷面分析,不过静下心仔细想想自己曾写卷面分析的经历,无非就是客观地表面化的分析一下试卷上出现的问音乐课怪汽车教学课后反思这次音乐活动,教师能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汽车开展活动。各种新奇有趣的怪汽车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发起他们参与和探索的热情。整个活动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反思的思考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成就的教育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它。现在很多教师也想从教学反思中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比较肤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本节内容课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会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根据课标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学习十五夜望月教学反思十五夜望月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引出话题同学们,中秋是举家团聚的日子,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家人团聚?哪些人在这一天是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引起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有戍守别挤啦教学反思别挤啦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上一堂实在的有收获的公开课,千万不能演课。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可爱的家乡人教学反思5月30日虞校听了我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第12课可爱的家乡人。课始我便用讲解加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家乡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变化的一个村一个乡的是家乡人,一个市的是家乡人,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