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油水画》 大班科学活动《油水画》是在我园"xx"课题《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引领下开展的一次集体教学有效性研究活动。组织本次活动,意在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幼互动等多方面探究怎样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提高集体教学效益的目标。 一、有效的教学内容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油和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孩子们对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油的了解还不多。为了让孩子对油和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设计了《油水画》这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主的实验,让孩子对油和水装在一起后发生的现象有所认识,从而激发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兴趣,相信这个活动一定会让孩子饶有兴趣。 我园正在进行"xx"课题《一日活动中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的研究,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到了活动内容的有效性。首先,我觉得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于他们来说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更能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习惯。《油水画》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学习活动,正好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的需要。其次,此活动的难易程度相当,能让大班的孩子在动手操作和思考中建立关于"油始终浮在水面上"的概念,孩子是活动的主人,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讲解,他们能够自主的发现。 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探索发现科学奥秘,并乐于表述自己的发现。根据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学习水平,我确立了能力和情感两方面的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油总是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2、在活动中能细致观察、积极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油总是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活动难点定位于:在学习活动中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我以不断的设疑贯穿整个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不断的思考,并在不断的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学习的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遵照纲要的指导精神不断的给孩子设置疑团、不断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不断进行思考总结。 其次,在实施教学时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追求"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探究式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探索活动,在不断的操作、观察、思考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引导孩子在操作中观察,让孩子一步一步有所发现。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再提出疑问,让活动一步一步不断地引向深入。让教师的教能不露痕迹,让孩子的学能不受约束。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做科学。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设疑法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处,我都采用了情景设疑法。用一连串的疑问把孩子的兴趣牢牢地锁定在下一环节的探索中,使孩子始终保持着积极探索的情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能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探索操作法 探索操作法能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在每一次的疑问提出后,我都为幼儿提供一次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观察发现法 在每一次的操作中,我都给孩子一段时间的观察,目的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为表述自己的发现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能培养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的能力,有效地完成教学的难点。 五、有效的教学准备是自主学习的条件 根据整个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准备了:瓶子、油、水、装有油和颜料的透明杯子、小棒、塑料筐、白纸。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操作中,我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两个分别装有水和油的瓶子。为了减少孩子实验和观察中的干扰因素,我将第三次操作用的装有油和颜料的透明杯子、小棒、装有水的塑料盆、白纸放在身后的桌子上。 整个教学活动我就是运用这些操作材料,在不断的设疑中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入一次一次的操作中,让孩子借助这些操作材料来揭开我设置的疑团,让活动在一次次的验证中达到高潮。 六、有效的教学过程是自主学习的途径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的目标,我将活动的主要流程设计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出疑问引发幼儿进行初次操作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教师设疑,引发幼儿再次操作观察,验证猜测结果——再次设疑,幼儿操作用结果证实猜想——制作油水画 1、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就说:"小朋友请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这里的提问既简洁又有效,主要是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出油和水的不同,使孩子们对这两样实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开展下一环节的活动作好准备。 2、提出疑问引发幼儿进行初次操作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 为了孩子进一步认识油和水的特性,我提出疑问:如果我把油倒入中或者把水倒进油里,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这里的提问我觉得十分的有效,它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引发孩子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抓住了。幼儿的答案来自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猜测的对与否在之后的操作中孩子们会自己找到答案的。作为老师主要是充分调动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里的设疑是操作的一个导火线,其用意就是让孩子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活动中,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操作结果。待孩子们热情高涨时,我再提出操作的要求以此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那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来试一试。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的瓶子,里面分别装了油和水,你可以选择把油倒入水中,也可以选择把水到入油里。仔细看看油和水怎么了? 在孩子操作时,我不时地用眼神、表情提示孩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操作结果。然后用提问:你刚才把xx倒进xx里,看看你的瓶子里怎么样了?哪些孩子也是把xx倒进xx里的,你们的瓶子里怎么样了?通过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的方法,帮助孩子总结出一个规律:油倒进水里,油浮在水上面。再次提问:"那谁把水倒进了油里,你发现了什么?和她一样的,把水倒进了油里,看看你们的水和油怎么样了?这里也通过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的方法,让孩子得出操作结果:水倒进油里,油也会浮在水上面。最终得出结论:不管是把油倒入水中,还是把水到入油里,油总是浮在水上面。 在交流操作结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既要注意到个别又要照顾到集体,综合个别现象和集体现象得出结论:不管是把油倒入水中,还是把水到入油里,油总是浮在水上面。这样由个别到集体再推及到全体的一个提问策略是十分有效的,它能使得出的结论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孩子们在个别与集体回答中有了表达的机会,在共同分享经验中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3、再次设疑,引发幼儿二次操作观察,验证猜测结果 上一环节中,我们观察到的是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油水现象,并不能代表运动状态的油水现象。为了让孩子获得油始终是浮在水面上的规律性的结论,我再次设疑"如果我把手里的瓶子用力地摇动,然后把瓶子放在桌子上,猜猜这时油和水又会怎样呢?"在孩子充分猜测的基础上,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在观察交流中发现一个规律:在摇晃瓶子之后让瓶子静止一段时间,油还是会浮到水的上面。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油始终是浮在水面上"这一现象。 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设疑、幼儿猜测、具体操作、观察总结等手段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概念:油是浮在水的上面的,有效地帮助孩子将抽象的结论通过具体操作形象化,使幼儿对油水混合的现象获得新一层面的认识。 此环节的观察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可能会由于观察中的疏忽导致结论不清楚,因此,这一段我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他们有效观察。我是这样引导的:"我们把小手放下去,看看我们瓶子里的油和水怎么样啦?"这一句话,直接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操作结果。孩子通过观察发现整个瓶子变黄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继续追问:"那怎么会变黄的呢?"让孩子在追问中知道:因为油和水摇晃的时候,混合在一起,所以看到瓶子里的东西变黄了。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我继续引导孩子,"咦,我发现我的瓶子里的油和水有变化了?那你们的瓶子里的油和水有变化吗?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说:"我发现好多好多油泡泡在向上跑。""那我们来看看瓶子下面的水怎么样啦?我继续让孩子观察,孩子们会发现瓶子下面的水变清了。此时,我继续追问:"那瓶子下面的水怎么变清了?"幼儿在追问中进一步观察思考,发现油慢慢跑上去,水就变清。以此来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从下往上观察,发现瓶子摇晃后停下来,油和水会慢慢地分开,最终油浮到水的上面。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老师不断提出问题,能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4、再次设疑,幼儿操作,证实猜想 在这一环节我继续设置新的疑问:如果我在油里面加上颜料,会怎么样?加了颜料的油再倒在水里,油还会浮在水面上吗?以此来引发孩子们的进一步猜测,为制作油水画做准备。在孩子充分猜测之后,我用自己的演示实验来帮助幼儿解答疑问。这里的演示也是很有实效的,它既可以把孩子的疑虑通过一个真实的现象来解答,又为下一环节:孩子制作彩色油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5、制作油水画 在得出结论后,我引导幼儿:"那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些漂亮的油变到纸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是对制作油水画提出的疑问,当然孩子们未必能猜到,老师只是借此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最终老师将制作油水画的要领提出来:用一张白纸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然后轻轻地提起来,轻轻地抖动。看,纸上面有什么?好多漂亮的油花被纸吸了上来,变成一副漂亮的油水画,神奇吧!以此引发孩子制作油水画的兴趣,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发现和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掌握整个的操作过程,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成功地制作油水画。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扮演着一个学习活动引导者的角色,层层设疑、步步验证,把孩子的思维集中在一次次的猜测和验证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了每次操作中幼儿的兴趣点,用积极有效的问题来引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教材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