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ampnbspampnbsp教案5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5
  文言文句式复习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其他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内容]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
  (一)有标记的判断句
  有标记的判断句又有几种情况。
  1. 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如: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在更多的情况下,"为"是判断动词。如:
  (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
  (5)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
  当时"为"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是"。
  2. 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
  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按理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者"也有"也"。如:
  (1)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
  (3)"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这一类句子,都是"者"表示提顿,最后用"也"加强判断的语气。有"者"也有"也"的判断句是比较多的。
  一种是有"者"没有"也"。如: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褒禅》)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7)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
  还有一种判断句,只有"也"而没有"者"。如:
  (8)我,子瑜友也。(《赤壁》)
  (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
  (10)曹公,豺虎也。(《赤壁》)
  (1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
  这样的判断句,靠"也"表达判断的语气。
  (二)没有标记的判断句
  这样的判断句是极少的。
  (1)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
  这就是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靠意思组合成判断句。
  二、被动句
  在文言文当中,使用"被"表示被动的句子不少。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很显然,这样的被动句,跟现在的被动句差不多。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
  (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
  这是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是现代汉语当中没有的。
  (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
  (7)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8)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这是使用"为" 做标记的被动句,现代汉语当中有时候也用。不过,文言文主要使用"于"做被动句的标记。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
  (1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
  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如:
  (1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
  "逼兵势"是"逼于兵势"。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
  (一) 定中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中心词也可以处在定语前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
  (1)的"一片"是定语,处在中心词"孤帆"的后面,(2)的"好事者"是定语,修饰的是中心词"少年"。 "少年"前头还有定语"村中"。(3)的"还者" 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
  (二) 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
  1. 否定句宾语提前
  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1)是"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2)是"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3)是"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4)是"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
  2. 疑问句宾语提前
  这种倒装句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个疑问句,而且是疑问代词做宾语。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疑问代词宾语就得提到动词前面去。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沛公安在?(《鸿门宴》)
  (3)客何为者?(《鸿门宴》)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5)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这些句子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都是"何",这个"何"就提到了动词前面。(1)是"操何"(带来了什么),(2)是"在安"(在哪儿),(3)是"为何"(做什么),(4)是"有何"(有什么),(5)是"至何"(到哪儿)。
  3. 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
  这种句式,也必须是疑问句,
  (1)宋何罪之有?(《公输》)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铭》)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动词"有"在宾语后面,宾语在前面,动词和宾语之间有"之"。"何"是定语。(1)是"宋国有什么罪?"(2)是"有什么功劳?"(3)是"有什么简陋呢?"
  动宾倒装句主要有否定句宾语提前、疑问句宾语提前、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这么三种情况。还有一些别的情况。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辅佐自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浪淘沙》)"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宾语"多情"也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此外,还有其他的办法组成倒装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这里不是用"之"帮忙,而是用"一"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
  (三) 介词短语倒装句
  介词短语倒装句有两种情况。
  1. 介词短语后置句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1)是"故临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时月限",(4)是"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市"(郑商人弦高将在周这个地方做买卖)。
  2. 介词宾语前置句
  介词短语倒装句还包括介词短语本身倒装。在一般情况下,介词总是在前面,介词宾语总是在后面。可是有时候,介词在后,介词宾语在前,跟动宾倒装句的情况很相似。这就是介词宾语前置句。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
  (3)问:"何以战?"(《曹刿》)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
  "谁与"是"与谁"(跟谁),"何以"是"以何"(凭什么),"是以"是"以是"(因此)。
  其他的倒装句,还有主谓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可以认为这是修辞方面的倒装句,这样的句子是不多的。
  四 、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一) 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 有对话省略,有承宾省略等。
  (1)儿俱,( )啼告母。母闻之,( )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
  (3)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
  (1)是"儿俱,儿啼告母"" 母闻之,母面色灰死",这是主语承前省略。(2)是"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3)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这是在对话中省略主语。(4)是"扁鹊已逃秦矣",而"扁鹊"是上一句的宾语,这是承宾省略。
  在古汉语当中,主语可以换来换去,如: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
  (5)是"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6)是"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见到这样的句子,要依靠上下文,边读边补充省略了的成分。
  (二) 谓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谓语也经常省略。这当然也是利用了语言环境。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浪淘沙》)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 )两狼,缀行甚远。(《狼》)
  根据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进来,(1)是"一时产生多少豪杰",(2)是"初为《霓裳》后为《六幺》",(3)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之",(4)是"途中遇两狼"。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谓语。
  (三) 宾语的省略
  省略的宾语往往是前面出现过的,所以补读省略的宾语,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词和动词。如: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 )也。(《赤壁》)
  (2)于是王召见( ),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廉颇》)
  (3)具告( )以事。(《鸿门宴》)
  (1)的前面有"船舰",可见把宾语补出来是"可烧船舰而走船舰"。(2)是利用上文"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而省略,补读出来是"于是王召见蔺相如"。(3)是"具告之以事"。"之"代替的是上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件事。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是常有的事情。如: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陈涉》)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归赵。(《廉颇》)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 )指示王。"(《廉颇》)
  如果补读出来,则(4)是"上使扶苏外将兵",(5)是"使相如归赵",(6)是"请吾指示王"(让我指给国王看)。
  (四)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
  在文言文当中,可能只写介词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如: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木格贮之。(《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 )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 )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
  (4)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桃花源》)
  根据上下文来看,(1)的"木格"是"贮"的工具,所以补读出来是"以木格贮之",可见这里省略了介词"以"。(2)的"境上"是" 与燕王会"的处所,所以补读出来应该是"与燕王会于境上"。这里省略了介词"于"(3)应该是"刘豫州收众于汉南",因为"汉南"是"刘豫州收众"的处所,也是省略了介词"于"。(4)的"捕鱼"是"为业"的方式,所以应该是"以捕鱼为业",省略了介词"以"。
  在文言文当中,更常见的是省略介词宾语。如: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诱敌。(《狼》)
  (6)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
  (7)旦日,客从外来,与( )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
  (8)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 )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
  (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 )俱。(《荆轲》)
  (10)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
  把介词宾语补读出来,(5)应该是"盖以假寐诱敌",(6)应该是"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7)应该是"与客坐谈",(8)应该是"独守丞与义军战谯门中",(9)应该是"待吾客与吾俱",(10)应该是"权以之示群下"("之"代替曹操的战书)
  五、其他句式
  文言文当中还有其他种种句式。
  (一)复句
  (1)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
  (3)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
  (4)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
  (5)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廉颇》)
  复句的情况跟现代汉语差不多,(1)是并列复句,(2)是假设复句,(3)是条件复句,(4)是假设-转折复句,(5)是多重复句,层次是"今君乃亡赵走燕,/ (转折)燕畏赵,//(因果)其势必不敢留君,///(连续)而束君归赵矣"。
  (二)语气句式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形成了四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扁鹊见蔡桓公。(《扁鹊》)
  (2)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
  (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
  (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5)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
  (6)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壁》)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8)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以上的句子,(1)(2)是陈述句,(3)(4)是疑问句,(5)(6)是祈使句,(7)(8)是感叹句。
  (三)固定格式
  文言文里还有一些固定格式,需要牢牢记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需要记住的格式是,(1)的"如……何",(2)的"何……之有",(3)的"如……何",(4)的"得无……乎",(5)的"无乃……乎",(6)的"何……为"。
  【典型例题】
  一、与众不同的判断句是
  a.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
  b.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
  c.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
  d. 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
  解析:a有"也"无"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断句的"者",而是代词"的人","夷门抱关者"是"夷门抱关者的人"),b、c、d都是既有"者",也有"也"。所以,答案是a。
  二、哪个判断句与例句相同?
  例句: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崤之战》)
  a.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褒禅山》)
  c.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
  d.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采草药》)
  解析:例句实际上是"此乃孤之罪也",是一个有"也"无"者"的判断句。其他各句,都是有"者"有"也"的判断句,只有d没有"者"而有"也",所以答案是d。
  三、 与众不同的倒装句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b. 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c.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解析:比较一下几个倒装句,a应该是"不欺余",b应该是"有何功 ",c应该是"莫许之",都是动宾倒装。d应该是"一片孤帆",是定中倒装句。d与众不同,答案便是d。
  四、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
  b.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
  c.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
  d.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 (d)
  解析:例句的"上使外将兵"是"上使扶苏外将兵",省略了兼语。只有d上省略了兼语,所以答案是d。a应该是"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介词宾语。b应该是"成妻纳钱于案上",省略了介词。c应该是"与之坐谈",省略了介词宾语。这三句都跟例句不一样。
  【模拟试题】
  一、与众不同的判断句是
  a.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
  b.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
  c.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
  d.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二、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
  (5)宋何罪之有?(《公输》)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
  a.(2)(3)(5)(7) b.(2)(3)(5)(8)
  c.(3)(5)(7)(8) d.(3)(4)(6)(7)
  三、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例句: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
  b.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崤之战》)
  c.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
  d.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
  四、与众不同的被动句是
  a.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
  b. 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c.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d.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
  五、 与众不同的倒装句是
  a.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c.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
  d.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秋季高一新生开学主题班会的教案范文一活动题目新的起点,新的希望二活动主题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三活动目的1新学期新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2强化常规管理3重申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四活动步骤1活动准备(1)部分同燕子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难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乌鸦喝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课时要求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用看见欢庆课文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欢庆课文教案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这首小诗,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的热烈的场面。开头幼儿园火灾安全教案幼儿园安全教学是我们的重要教程,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火灾安全教案吧!幼儿园火灾安全教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3初步掌握幼儿园亲子游戏猫宝宝钓鱼教案游戏材料不同颜色的彩纸板纸夹报纸45厘米左右的线硬纸盒。游戏步骤1在不同颜色的纸板上分别画三种不同大小的鱼,鱼鳞嘴巴和眼睛。然后剪下来。2给鱼儿们附上分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小猫种鱼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编箩筐教案设计设计理念积极创设情景,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宽松的环境中合作探究。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感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课前搜瞎子摸鱼体育游戏教案教案及时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写的方案,我们看看下面的瞎子摸鱼体育游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瞎子摸鱼体育游戏教案一设计单位XXX二游戏适合年龄46岁三游戏目标1通过游戏的开展,提高幼儿耳手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学反思范文怎么让学生培养读书的习惯?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可以做什么?读好书,那又读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对学生有高效率的书?结合这几天的课程学习及个人实践,简单谈谈。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萝卜白菜各题西林壁教学反思题西林壁是有名的哲理诗,我们从小学开始接触故事之时就学习这首诗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题西林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题西林壁教学反思1现在的课堂要求教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认识平行的教学反思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备课,怎么实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如何构建理想教学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平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本课教学,我有如下体会。一关于备课本黑孩子罗伯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黑孩子罗伯特一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写出了主人公为了实现与白人孩子丽莎友好相处的梦想而忍痛放弃梦寐以求的战斗机的那份坚强与宽容。文章没有直接赞美黑孩子罗伯特的话语荷花教师教学反思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关于教师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亮相。细细反思,观念与行为之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问题种种,都涉和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三年级课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带有控字的词语有哪些关于带有控字的词语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学习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带有控字的词语及其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带有控字的词语控制失控遥控声控博大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博大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博大的词语解释拼音boacutedagrave出自管子miabcc式的词语汇总ABCC式词语是指前两个字不同,后两个字相同的四字词语,主要表现在四字成语方面。常用的有大腹便便大名鼎鼎烈日炎炎春雨绵绵人心惶惶无所事事等。以下是品学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abc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教学反思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4第三课时教学反思在本单元前两个课时中,学生学习到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用法,能够理解运用简单的电话用语。本课时,将在此基础逐步深入,运用电话用语操练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