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很在乎修长城,完全是它的边疆策略就是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从明成祖朱棣之后,之后的明朝军队再也没有深入草原,摆出了一种挨打的姿态。当然,后来草原军团对明朝这种不合作的态度,是相当恼怒的,不断派出军队,寇边犯境,他们和明朝玩,没有这种军事威胁作为后盾,明朝完全可以把他们当成野人,甚至不当成同类。
明朝对草原军团整体态势上就是你来打、我就顶,至于草原部落说,想来朝贡和开榷场,希望能从明朝这里换点好处,如果明朝能打,一般是不会答应的。朱棣还在的时候,明朝也觉得打不是唯一的办法,也开始和草原做生意,不过,他可不是和所有部落做生意,而是仅和兀良哈这个部落,这个部落以前帮过朱棣大忙,和明朝有旧交情。当然,和他做生意,念着这个部落的好,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让他为明朝在草原上继续出力,牵制那些不听话的部落。
在朱棣死后,明朝君臣也没啥劲头主动和草原过不去了,不再想着整日里盘算着越过长城,和草原军团打攻防战。明朝君臣就打开朝贡这个渠道,让出了兀良哈以外的部落,以低明朝一头的番邦身份,来明朝汇报工作的方式,当然,主要是让这些部落能从明朝这里换取他们喜欢的东西。这种方式让草原部落的贵族们受益匪浅。大家知道,能参加朝贡使团的人,都应该是有头有脸、有钱有地位的草原贵族,到明朝转一圈,得到的东西不是绫罗绸缎,就是金银玛瑙,或者其他草原上根本产不出的东西。如果靠抢劫,这些贵族大概是得不到这些好东西,谁也不会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放到院墙根儿吧。可是,草原上的普通人自然从朝贡中得不到啥好处了,打劫虽然拿不到值钱和稀罕的东西,但总是能抢到汉族人吃不完的粮食、穿剩下的衣服,对于大多数草原上的老百姓,这些东西显然是最实惠的。#p#分页标题#e#
其实,如果草原上这些贵族能有点自律精神,这种朝贡的贸易方式也是能维持的,大家都心照不宣,你拿你的好东西,我要我的和平,各取所去,相安无事,这也是很好的局面。但草原上的贵族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或者说,他们觉得,明朝稀罕和平,边疆守备也没以前那么到位,因此,绝不会有胆子和自己闹不愉快,控制欲望是很没道理的。瓦剌首领也先成为草原上的大哥时,把来明朝朝贡的使团人数逐年增加,惹得明朝君臣极为不满,太监王振克扣本来给朝贡团的回报。也先在朝贡团回去后,就派出三路大军,攻打明朝的边关,看架势,都是冲着这明朝都城北京而来的,但实际上攻打的目标,都是没啥防御力量的城市和乡村,明显是想用杀戮和劫掠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让明朝以后老老实实、不折不扣地落实朝贡制度。
但这次也不小心玩大了,把明英宗朱祁镇抓到了手里。本来以为抓住一个宝了,哪里想到人家明朝根本就没有妥协的意思。当瓦剌把朱祁镇恭恭敬敬地送回去后,厄运马上降临到了瓦剌人头上。在其他部落看,瓦剌这次算是彻底栽了,威信扫地,根本不配在草原上继续混,当老大就更不可能。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明朝和草原部落彻底闹掰,本来也先还仗着自己和明朝关系不错(尽管是表面上),还能以代理人身份,招呼其他部落,参加朝贡团,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不把也先活吃了,就已经算是极大克制了。更不会再给他任何好处了。也先后来被杀,瓦剌没落,大概根源可能也就出在这个事儿上。#p#分页标题#e#
在之后的百年中,明朝一直和草原军团处于很紧张的状态。见面就骂,骂完就打,这是双方的主要交往方式。草原民族失去了稳定而合法的收入,也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头儿的也很难受,打吧,成本高,收益少,不打吧,人家更不会给他任何好东西。后来,大概感觉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边境,抢点不值钱的粮食、旧衣服,以及明朝的军械,以此多养活些人和军队,这些草原部落不停地挥兵南下,表面上是把横的样子,其实内心里一直期盼着明朝给个好脸色,打开榷场和朝贡的大门。
黄金家族的后裔俺达汗当上可汗,他在位的40多年里,入侵中原就是他每年必做的事儿,积极性之高,打劫的频率之大,可以说是草原军团集大成者。这么卖力地挑衅其实还是就两个目的,开放边境贸易,让草原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恢复朝贡体质,让草原上贵族过上更好的日子。但第一个目的,明朝死活不答应,谈判没办法解决,只能一直打下去,1550年,真是把他逼急了,草原军团又一次打到了北京城下。
草原军团年年南侵,冲着巨大的利益,也是因为草原上生活艰苦。而明朝打仗则是因为害怕一旦打开贸易之门,把北边的草原军团养肥,再培养出一个成吉思汗,使自己再一次经历亡国灭种的苦痛。可是,到了1571年,明朝首先顶不住了。边防的经费打着滚往上翻,从1480年到1572年,军费涨了5倍多,可养出的军队却越来越不成样子。看意思,如果不改弦易辙,明朝就又要走上宋朝的老路了。国家好不容易征上来的税收,大部分要被大兵们吃,那么,这不等于是让明朝皇帝和文臣,成为边疆守将们的打工仔了么?#p#分页标题#e#
既然顶不下去,1571年,明朝也不敢再对封锁边疆贸易那么坚持了,和草原部落签订了贸易协议。既然松了口,大家就好说了,边疆战场上从此就消停多了。可是,看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正是在2年后登基的,15年之后,在万历皇帝的带领下,明朝开始进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之所以是说是半睡半醒,而不是昏睡,毕竟在万历朝,有“三大征”的丰功伟绩,对内对外,明军还是很威武的,而看在万历皇帝几十年如一日地不上朝的份上,总不能说明朝是睁着眼的吧?
可是,这时候,东北却进入了觉醒的前夜。1574年,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被老奸巨猾的李成梁误杀,这一年,他已14岁。在明朝和草原军团的和解后,巨大的祸端悄然来临了。几十年以后,中原和草原最终都成了历史配角。而在1571年的时候,他们对自己最终的命运其实毫无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