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驿站联班基础知识第八讲,联律通则之六要素
主讲~云诗雷情
大家好,我们第一讲,对联简介中提到“对联六要素”那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今天我们具体学习对联六要素。
相信大家都玩过游戏,或者什么运动,比如:捡石子,跳绳,跳房子,跳皮筋,打篮球,打碰碰球,斗地主,打麻将,等等,玩这些都有规则,不守规则,没人跟你玩。我们玩对联,也有规则,《联律通则》。
我们先学习一下联律通则。联律通则就是玩对联的规则,就跟玩游戏,打牌一样,你不守规则,没人跟你玩。闲话少说。
《联律通则》2007年6月1日颁布,2008年10月1日第二次修订。它是楹联创作的“宪法”。中国楹联学会“六代会”提出,2010年是“联律普及年”。普及的对象不仅对会员,还有广大楹联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一成立就提出:“从娃娃开始抓普及,以青年为重点抓提高”。《联律通则》是普及和提高的基石。为了便于广大会员和群众学习,特予以刊发,以供读者学习。——编者
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从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1/18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体范,重律而尤见时风的原则。
大家记住一点,不拿今天的联律通则去否定古联,也不拿古联来否定联律通则。
就如同不拿今天婚姻法去说古人重婚罪。
也那不拿古人的三妻四妾来说今天婚姻法错误。
我们今天来学习联律通则之:对联六要素。
《联律通则》对对联六项基本要素予以完善、充实,作为楹联格律的“基本规则”。
(一)、“字句对等”,是指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这一规则包括了字数和句数两个层面的含义,整体而言,一副对联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
在多分句的情况下,上下联各自包含的分句数要相等,每个相对应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
民国初期,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死后,曾出现的一副“对联”: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其实这就是拿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的规则,以两句话字数不等,以讽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不仅字数相等,上下联,分句句数,而且每个分句的字数要相同。
如出句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能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2/18
就像当初我们说好的三七分成,你现在却要四六分成。对不起,我选择性强,一诺千金,我不干。我们还三七分。
同样
出句两个六字句(12个字),对句三个四字句(12个字)。虽然字数相同,但是这样是不行的。对联,对联,讲究的就是对称美。
对联字数相等,还包含了,句数相同,每个分句的字数相同。
如:
三言
菜根香(下联)求对上联
苕酒酌
四言
名居五帝(上)求(下联)
功过三皇
五言
云深人不见【缘分真真】
曲雅我犹寻【云诗】
六言
众醉何妨独醒【云诗】=
世浊不改我清
七言
一鞭直捣黄龙府=【云诗】
众将同烹金賊尸
八言
赤壁鏖兵,权当亮剑z
荆州到手,备感舒心
九言
墨雨斗诗风,龙门会战=z
新朋和旧友,国庆联欢
柳舞长鞭,赶春风入巷【冰雪儿】
桃妆笑脸,等蝴蝶迎亲
十言
何陋之,一舍春光添富贵【老歌】
不庸也,百笺诗句现清高
非柳多情,总是风来牵扯【老歌】
3/18
若花无意,哪得蝶去缠绵
风剪柳,燕裁云,拼成妙句【老歌】
水调弦,山呈画,扮靓神州【云诗】
十一言
我自惜分阴,总有诗书未读z
心胸满百姓,却无名主可投
清风一缕,拂去心中烦恼事=【云诗】
淡酒几杯,斟来笺上两三诗【云诗】
时有清风来我府,无拘无束【老歌】
才无俗事困心间,有酒有诗【云诗】
十三言
空对窗,痴望月,无穷愁绪千般寂=z
频斟酒,狂赋诗,顷刻昏然半点安
十六言
家
【云诗雷情】
或桥洞,许瓦房,即高楼,纵别墅,能居便是;
挡雨风,没惊吓,承快乐,有爱情,再远当归。
十七言
微山湖
【云诗雷情】
何处清香引客来,且看十里红荷,千寻黄稻。
哪时俊杰受人赞,当数天皇太昊,铁道刘洪。
二十二言
出句:小雪时节,大雪纷纷,小大人踏雪,大小姐寻梅,一前一后;(方留聚 河南三门峡)
对句:清风山寨,香风阵阵,清香酒薰风,香清茶起雾,不淡不浓【云诗】
二十三言
题长城
【云诗雷情】
起于山海,止于嘉峪,万里蜿蜒,听倦啦号角连天,嚎呼满地;
功在秦皇,劳在黎民,千年屹立,悟透了弱强后果,兴毁前因。
二十五言
4/18
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养一身淡雅,贪几晌清欢,此身莫为声名累;(李家孟 江西九江)
山上植梅,湖边伺鹤,得两个良朋,享半生惬意,谁个不将云水怜【云诗】
不论字数,句数,每个分句的字数,都相同。
二)、“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才能构成对仗。所谓“品”,就是类。
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按现代汉语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动、形、代、数、量、副、介、连、助、叹、拟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而为成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二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即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传统的对偶辞格而成对。
古人属对一般把字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
“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词性的分类对照,所谓的“实字”都是名词,代词,量词等;“半实”是抽象名词;
“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就是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半虚”,除方位词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
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符合二者之一者,均可成对。
我们以现代词性为主,讲解
例如,
夜静无人伤瘦雪~z
名形动名动形名
烛昏有泪惜红颜【云诗】
名形动名动形名
山自我来增七尺【白衣凌风】
名介代动动数量
云从手起退三分【云诗】
名介名动动数量
上下联词性都相同
(三)、“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及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结构对应即是:词组结构对应,句式对应,句子成分对应,三方面的要求。
结构对应即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名词偏正结构对名词偏正结构,动词偏正对动词偏正,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当然有的词性结构放宽,以后具体讲)。
句式对应即是:单句对单句,复句对复句,倒装句对倒装句等等。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