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118首读记之(067)
----李商隐七律《即日》读记
原文:
即日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笔记:
这首诗或可能作于大中二年(848)春。当时李商隐刚到昭州上任不久,因郑亚再次受贬,自己失去桂林幕府职位。此时,李商隐在郑亚幕任职刚好一年。
首联:“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一岁:《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唐-韦庄):“缭绕江南一岁归,归来行色满戎衣。”
林花:泛指林中花。《苑中遇雪应制》(唐-宋之问):“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春中喜王九相寻》(唐-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曲江对雨》(唐-杜甫):“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别房太尉墓》(唐-杜甫):“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相见欢》(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淹:浸没,被淹没。留:留下。淹留:羁留;留住。《离骚》(先秦-屈原):“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燕歌行》(魏-曹丕):“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宾至》(唐-杜甫):“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大意:我在这江间的亭下望着这漂浮在水面或滞留在地面的落花惆怅徘徊。长了一年的林花,一天就凋落了。(首先说的是林花。说林花“即日休”,说林花“淹留”在“江间亭下”。也在说自己。说自己“即日休”也说自己在“江间亭下”惆怅“淹留”。江间、亭下、落花、诗人在徘徊。画面感很强。林花如人。“林花”休,说的是生命短暂,美景瞬间,岁月无情。)
颔联:“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重吟:不断地吟咏。《鹦鹉洲即事》(唐-崔涂):“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魏堤有怀》(唐-白居易):“忆得瞿唐事,重吟行路难。”
把:把玩。《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唐-白居易):“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
未放:《早春夜集耿拾遗宅》(唐-李端):“新草犹停雪,寒梅未放花。”《夜归》(唐-白居易):“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大意:仔细把赏吟诵这已落犹开的林花,似有不甘也无可奈何。(已经飘落的林花,还在努力地开放着。这是林花的不甘,这是生命的不甘,这也是诗人的不甘。)
颈联:“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山色:山的景色。《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唐-岑参):“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山中咏古木》(唐-卢纶):“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牧):“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衔:衔去。《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唐-杜甫):“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宋-苏轼):“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
春阴:春光;花荫。《折杨柳》(唐-薛能):“和风烟树九重城,夹路春阴十万营。”《春归次金陵》(唐-吴融):“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趁晚程。”《寒食》(唐-李山甫):“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大意:太阳西斜,山的阴影渐渐吞噬(覆盖、笼罩)小苑;明媚的春光只愿意依傍高楼。(上句说远远看去小苑越来越模糊,两边的山色已经相连。下句说因为楼高,没有被山影笼罩,远远看去只有高楼耸立在明媚的春光中)。这下作者无奈的就不仅仅是“林花”了,还有被吞噬的“小苑”。
尾联:“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金鞍:金色马鞍。指高贵的马鞍。《和刘上黄春日诗》(南北朝-萧绎):“玉珂逐风度,金鞍映日晖。”《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唐-杜甫):“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青楼曲》(唐-王昌龄):“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银壶漏:银壶玉漏。均是古代计算时间的工具。《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白玉钩:典“藏钩”或“送钩”。《列仙传》(汉-刘向):“钩弋夫人,齐人也。姓赵。少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捲,饮食少。汉武帝时,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发其手,而得玉钩。手得展,幸之,生昭帝。”后指喝酒猜拳用的玉钩。
大意:晚上夜深“金鞍忽散”,要到谁家去借酒浇愁?(这里“金鞍忽散”或有所指。)
此诗可以理解为一首伤春诗。首联由“一岁”易尽领起,由花及人,亦花亦人。说的是生命短暂,岁月无情。颔联还是说凋落的林花。说林花的不甘林花的挣扎也是说作者的无奈。颈联进一层,无奈的何止是林花的凋落,即使整个“小苑”都将被笼罩被吞噬,春光只愿傍高楼。前六句尽用淡语写景,笔笔唱叹,层层转进,纡回曲折,一联紧扣一联,让你跟着无可奈何,惆怅感叹。尾联写到了晚上的宴席。说到夜深“金鞍忽散”,自己到何处去浇愁呢。全诗来看,首二联伤林花,颈联伤“小苑”,尾联伤离别。伤春的同时也是在伤自己的不遇。
如果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848)春的话,则李商隐再郑亚幕任职正好一年,随后就是“一岁林花即日休”。自己如同一朵“已落犹开”的林花不甘而又无可奈何。不仅自己,即使幕主郑亚也如同诗中的“小苑”一样被笼罩被淹没,因为春光不属于“小苑”只属于“高楼”。尾联中的“金鞍”或指的就是“郑亚”,“金鞍忽散”,说不定就是说的与郑亚的饯别。我以后“更醉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