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卯”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卷九“卯”条为:“从二欠相对,象二人张口相向之形,为向背之向初字。与《说文》卯字篆文略同。”这其实解释的是“向”字初文,误繫于“卯”条下。
《说文》这样解释“卯”字,“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段玉裁做了发挥,“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律历志。冒茆于卯。天文训曰。卯则茂茂然。释名曰。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葢阳气至是始出地。字象开门也。莫饱切。古音在叁部。卯为春门。万物巳出。”
对“卯”字的甲骨文形体,吴其昌认为:“卯之始义,为双刀对植之形。”“刘”字的繁体字“刘”的左上部分就是“卯”。王国维曰:“卜辞屡言卯几牛,卯义未详,与尞、瘗、沈等同为用牲之名。以音言之,则古音卯刘同部,疑卯即刘之假借字。”《尔雅·释诂》:“刘,杀也。”因为要避讳,《说文》没有收“刘”这个常用字。
甲骨卜辞中经常有卯几牢、卯几牛、卯几羊,这是杀牲祭祖祭天,所以“卯”字的本义应为“杀”。《说文》和《段注》将“卯”解释为“冒”、“茂”的说法,都是引申义。
古人为了记时、记日、记年、记月,发明瞭天干和地支。表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名词,均在甲骨卜辞中出现,迄今已有叁千多年之歷史。“卯”对应的是“日出”那段“时辰”,即早晨5时至7时。或许,正是由于看到“卯”字的字形“象开门之形”,所以借来与日出开门的那段时间对应。卯字“杀”的初义遂晦。
生肖较之干支,显然晚出,但具体情况已渺不可考。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中似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挺好,是跃马出猎的日子。这裡将午与马相对应,可见在春秋前后,十二地支与动物的对应关係已确立并流传。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说,“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倣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週传播者也。”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后。而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则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我个人觉得,赵翼的说法比较靠谱。古代普通民众哪能记住“子丑寅卯”那些复杂的文字,直接以常见的动物形象如“鼠牛虎兔之类”来“分纪岁时”。以“卯”对应兔,是不是觉得卯字的小篆字形,很像兔子的那对大耳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