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度”是劝人出家吗?

《现代汉语词典》对度设置了很多义项,其中有一个解释,值得商榷。

“度,动词,僧尼道士劝人出家。”(第338页)

这个解释,事关佛道两教,意系芸芸众生,初看没什么,细想问题就大了,暂且抛开道教、道士的“度”不谈,仅仅立足于佛教、僧尼的“度”来说,这部普度众生的词典恐怕也“度”得有点问题。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这样的释义,符合一般人的日常理解,也有一定的使用空间和解释力,但就词典的本意来看,是把“度”作为一种专门的宗教活动来解释说明的,一旦把“度”作为宗教术语来界定,问题就来了,“度”真的是劝人出家吗?如果是劝人出家,那“普度众生”的逻辑结论就是:僧尼道士劝众生出家,佛家“普度众生”的大众关怀,就成了“人人需要出家”的僧侣劝诫。

人人出家,既不符合生活常理,也与佛教的基本精神相悖。更为难堪的是,把“度”解释成“僧尼道士劝人出家”,词典本身就陷入自相矛盾,左右尴尬的境地。

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有“普度”这个词条,是这样解释的:

“普度,动词,佛教用语,指广施法力,使众生得到解脱。”(第1063页)

从这个解释看,“普度”中的“度”是指“解脱”,“普度众生”就是“使众生得到解脱”,这个解释能讲得通。而按照“度”就是“僧尼道士劝人出家”的说法,“普度众生”就是“僧尼道士劝众生出家”,这就说不通了,如果再把“众生”理解成包括小狗、小猫等生命在内的话,“普度众生”是否意味着僧尼也要劝小狗、小猫去“出家”呢?

这样一来,《现代汉语词典》就在第338页和第1063页,硬生生地制造了一个矛盾,一处尴尬,“度”到底是让人“出家”呢?还是让人“解脱”呢?或者“出家”就等于“解脱”呢?

很显然,“出家”和“解脱”不是一回事,“出家”,重在形式上离开了家庭,去做僧尼或道士,而“解脱”,重在心灵上得到释放,精神上得到自在。“出家”未必得到“解脱”,而获得“解脱”也未必去“出家”,“在家”的大居士往往比新“出家”的小沙弥更洒脱,“出家”仅是形式,“解脱”才是目的,因此,“解脱”的说法要比“出家”更深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度”是劝人出家吗?  出家  出家词条  
百科

 诞生于清末的中国第一部版权法

清《著作权律》以“伯尔尼公约”为蓝本,参照了各国的现行法律,历时多年修订而成,虽成文于百年前,却是比较完善的。1910年12月18日,清政府颁布了《著作权律》,...(展开)

百科

 “出类拔萃”说孔子

“拔”是超出,“类”指同类,“萃”指草丛,同类丛聚。典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