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叶德平:香港凤山寺,在港福建人的重要宗教场所

上世纪五十年代,不少福建人因为不同原因携老扶幼移居香港,而其中尤以闽南(一般指福建南部,包括漳州、泉州、厦门等以闽南语为主要语言的区域)人最多。由于闽南语与广府语差异甚大,新抵港的闽南人不易融入香港社会,于是同乡之间关系也因此越发密切。而诸多同乡活动,尤以宗教活动最为受这些新移民欢迎,因为这既滋润了他们心灵,亦能带来一些近似社会福利的实际功能。

作为第三代的闽南移民,笔者今天想带大家认识一下,其中一座香港福建人的寺庙──香港凤山寺

香港凤山寺

香港凤山寺,位于香港新界屯门小坑村129号,邻近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的宝田邨。寺庙于2008年12月28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初二日)破土动工兴建,2009年01月18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初步完成建设。2009年10月02日(农历已丑年八月十六日),从祖庙诗山凤山寺迎来的广泽尊王、妙应仙妃、剑、印童子、福德正神金身。

香港凤山寺共有三殿,为整座“单檐歇山式闽南传统建筑”。“单檐”,是指屋顶只有一层屋檐;“歇山”,又称“厦两头”(唐代惯用的称呼)、“九脊殿”(“九脊殿”,又俗称“汉殿”、“曹殿”,故这可能从汉魏时期沿用下来的称呼)屋顶共有十一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两条博脊。

广泽尊王

香港凤山寺主祠的神明为广泽尊王,据南宋碑文王胄《郭山庙记》记:“其姓郭,幼名忠福”,是福建南安人。

香港凤山寺祠奉广泽尊王的大殿

广泽尊王祖庙为福建省南安市诗山凤山寺。诗山凤山寺,又名郭山庙,于南宋绍兴年间,获敕封“威镇庙”,而稍后广泽尊王郭忠福也获朝廷敕封“威镇广泽侯”。

清人戴凤仪于《郭山庙志》中,指郭忠福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是他的远祖,而郭氏其中一脉辗转传至泉州。自此,世代居住在泉州的南邑“十二都郭山”(今之诗山)之下,而“郭山”也因郭氏世居于此而得名。

郭忠福生于于后唐同光(923-926年)初年,二月二十二日。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郭忠福十六岁的时候,忽然牵牛登山。第二日,就在一棵古藤之上坐化了。尊王母亲赶至,把他的左足拉了下来,所以今日尊王的塑像都是左足下垂。传说,郭忠福死后多次显圣,乡里之人感其灵验,于是在伪闽时期(933-945年)建筑寺庙“郭山庙”祭祀。

根据戴凤仪《郭山庙记》记录,广泽尊王曾获历代帝王四次封爵,而其庙──郭山庙也获得南宋高宗赐额“威镇庙”。这四次封爵中,有三次发生在南宋朝,只有一次发生在清朝。

因为篇幅所限,今日就说到这里,下一期再集中从历代文献中,整理出广泽尊王的故事!(叶德平)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凤山寺  凤山寺词条  福建人  福建人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宗教  宗教词条  场所  场所词条  
百科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

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末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展开)

百科

 潇湘一词的来历与含义

“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