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水上人是如何通过叹歌表达感情的?香港七旬婆婆带你走进叹歌世界

「叹歌」是水上人(渔民)的群体传统,无论「红事」与「白事」,都会咏唱。「红事」上,女方会藉歌词咏唱生父生母、兄弟姐妹跟自己的亲厚关系,感激他们的恩情;「白事」上,生者会咏唱亡者的生平,表达自己悼念之情。

黎带金婆婆,今年七十六岁,水上人,祖籍中山,七岁跟随家人移居澳门,十五岁时来到香港筲箕湾。

从小住在艇上的黎婆婆,一直听着外祖父、妈妈等吟唱叹歌,所以不用特别学习,她对这一项渔民非遗文化也早已熟稔在心。「小时候,天天听着老人家唱,怎可能学不会?所以,虽然后来有一段颇长的时间没有特别练习,到现在我还是会记得。」

婆婆与徒弟们自置衣妆,致力推广「叹歌」。(相片由黎带金女士提供)

十七、八岁是黎婆婆实践叹歌的高峰期

「十五岁那年,我在筲箕湾的艇上打工,主要是做杂役工作,月薪大约十五元。当年,油炸鬼(油条)、白粥也不过是三毫左右,尚算不错。后来,我转到「太平饼干」工作,工资上涨至廿五元一个月。接着,大约是十八岁,我转到车衣厂工作。」

婆婆(左一)与一众徒弟留影。(右三为黎的女儿)

「那时,在工厂工作,四五个人一组,大家年纪相若,最喜欢唱下叹歌,消磨时间。」叹歌多数是「即席演唱」,因应眼前的事物、情况,当场填写歌词,用同一个曲调吟唱出来。而在对唱中,唱和双方,常常会用一些有趣的歌词,互相调侃,目的就是娱人娱己。

退休以后,才重操叹歌

「有了小朋友后,我改为当小贩,因为工作性质,我相对较少唱叹歌了」。黎婆婆忆述。直至退休后,黎婆婆多了时间,又开始唱起叹歌来。「我觉得退休之后,脑筋好像没以前的好,但是唱回叹歌之后,脑筋又好像灵活起来。」

叹歌的流传方式,一向是倚靠人与人的「口传心授」,并没有严格文字记载。而随着水上人逐渐「登陆」定居,加上昔日的渔民慢慢老去,本地会唱叹歌的人越来越少。黎婆婆指出,学习叹歌除了需要反复的「聆听」与「歌唱」,还需要一点天份。她打趣的说:「我女儿就无这个天分,反而,我的孙女就有,现在她也学会了不少叹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问题,往往是缺乏传承人;而成为传承人之前,必须先对此门技艺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因此,如何让技艺普及开去,使市民大众都能接触,这是最刻不容缓的事。

在黎婆婆家中进行访问。(左起)图为Stella So、黎婆婆、黄竞聪与笔者

用漫画表述叹歌

Stella So,本地插画师,多年来从事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插画设计。「之前,我曾经跟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胡炎松先生合作,绘画了一本插画本《盂兰的故事》。」Stella 一向喜欢本地历史文化,十分擅长用插画代替文字,再现这次文化项目。这次,她应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黄竞聪博士之请,替《香港非遗便览与实践》绘画了一系统的插画,而其中就有黎婆婆的故事。

「这次主要画叹歌之中的出嫁歌,我一路听婆婆唱、解释,我一路用笔勾勒草图。」Stella 十分享受调研的过程,她认为了解越深入,越能把握对象的神韵。送嫁歌是在新娘出发到男家前唱的叹歌,歌词是寄语新娘饮水思源,对娘家亲人要以礼相待,并劝勉她婚后要持家有道,尊敬姑翁。

Stella So 把黎婆婆的叹歌故事画成Story Board,并镶嵌在相架,送给她留念。

没有流光溢彩的舞台,只有树影婆娑的公园

婆婆与徒弟们常在这个小凉亭吟唱叹歌

婆婆日复日的坚持,让她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长者,而她们也陆续成为她的学生,跟随学习叹歌。可幸的,是这项技艺后继的;不幸的,还是缺乏年轻新力军。Stella 的「漫画叹歌」,用一个较轻松的形式把传统技艺再现出来,使它变得更平易近人。

传承,始于认识。期望,这新姿态能让叹歌永续流传下去。

注1:「叹歌」属于《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第2.20项。

注2:「叹」与「叹」字,在东汉之前,或有些微差异,但到了东汉前后,二者基本通用。本文从《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用字,概用「叹」字。

注3:据《番禺文史资料第十七期.番禺民间艺术集锦》考证,叹歌主要有三种腔调:(1)姑妹腔,可以是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也可以是独唱。(2)担伞调,说唱形式,表述民间故事,是具备人物、情节、故事的叙事诗。(3)高堂歌,由民间风俗转化而成。在婚礼或寿宴时,请长辈上座,即所谓「坐高堂」,然后由歌唱以七言四句的赞礼歌咏唱。(叶德平)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旬  七旬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水上  水上词条  婆婆  婆婆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百科

 “吹牛”原只为渡河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初编·吹牛、拍马》一文中做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