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契丹耶律氏后裔火弥赤公故事的考证

巢湖刘氏为契丹耶律氏后裔,先祖火弥赤任元江西右丞,刘氏家谱称火弥赤公,元末战乱中殉身报国,明太祖朱元璋赍封为“靖节元臣⑴”。世代忠良,刘之良、刘之堂为十六世孙,投身于孙中山发动的民主革命,1914年在安庆牺牲,誉为“辛亥巢县刘氏双烈”。今查阅刘氏家谱和有关史料,考证火弥赤公故事,意在弘扬中华历史文化。

火弥赤公的故事

火弥赤公高祖耶律突花⑵,契丹人,辽国皇族,世居桓州(今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以部落名称为姓。耶律家族辽亡后仕金,耶律突花祖父耶律撒八儿任金桓州尹,其父耶律脱迭儿任金尚书奏事官,其兄耶律阿海⑶博学多识,出使蒙古被成吉思汗招为佐命功臣,平定汉南等地,因功拜为太师,行中书省事,后随成吉思汗征西域,留守撒马尔罕城(今属乌兹别克),病殁于位,追封忠武公。耶律突花率部归附成吉思汗,克河北、山东,后统军西征,为蒙古开国功臣,拜为太傅,封濮国公,殁于战事,《元史》和小说《东方英雄传》述及其人其事。耶律突花子朱哥随父征战,后袭职,亦殁于战事。耶律朱哥子耶律宝童袭职,因疾不能任事,其子耶律忙古带⑷袭职,随忽必烈平定川滇,征服交趾(今越南北部),留守云南,屡建大功,袭封濮国公,亦殁于战事。耶律忙古带子火弥赤(音译,又称火你赤、火逆赤、火尼齐)袭职,文武优长,知兵善战,任云南诸路兵马副元帅。据元《安雅堂集》卷六载,因宫廷斗争和频繁征战,避嫌远疑,称蒙古人,未随耶律姓,以火弥赤为姓,有七子,其中三子镇守云南大理、保山、临沧、德宏等边塞,后恢复耶律姓。火弥赤公奉旨率四子平定福建后进入江西任右丞,恪尽职守,力战陈友谅十多年,“平富州,复瑞州,立军营,分义兵千户、水军千户,所事平。”⑸招讨并举,赣境渐平,因功升平章政事,加营国公,授全权讨贼,兵力仅5万人,而陈友谅军有20余万人。终因寡不敌众,于至正十八年(1358)失守南昌,退守抚州,遭敌围困,见援兵无望,决定突围,召诸子众将议曰:“天下大乱,人心已失,天下将归明主,吾守土有责,当与国共存亡。尔等突围,投奔明主,勿扰百姓。”遂布告军役,愿回乡为民者发给路资,愿随军者由诸子率领突围。在突围中火弥赤公受创多处,口喷鲜血,仰天长叹:“有心灭贼,无力回天,吾守土有责,今殉职是矣。”待诸子众将突围脫险后,火弥赤公挥刀跃马返敌阵,大喊“火弥赤在此,愿死战捐躯,勿伤害百姓!”浴血奋战,遍体鳞伤,力竭坠地,赍志而殁。百姓怜恤忠烈,择土安葬。

突围后伤亡惨重,辗转到达皖境巢县者仅三子,长子伯广、六子伯润、七子伯仲。伯仲善炮战,在城外分兵安营扎寨,成掎角之势,称东炮营、西炮营,归顺明朝。此后,东炮营、西炮营遂成为地名。现在,东炮营、西炮营已经成为市区,当地居民挖地常挖出成堆球状石头,为古代炮弹辅料。

《江西通志》(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卷二十八名宦篇中列五人,第一位为宋岳飞,载岳飞在江西瑞州平乱功绩。列第二位为元火弥赤,载:“元火弥赤,至正十三年以福建左丞统军来督端州……凡三阅月,火弥赤聚义兵及调苗军,指挥拒战,斩获万余级,李五宵遁,其时华林黄岭等处盗贼蜂起,火弥赤且招且讨,以渐平服之,民恃以安,后官至平章。”⑹《续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等史籍亦有此类记载,相互印证,当为信史。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三年,追念前朝忠烈,颁旨赍封火弥赤公为“靖节元臣”,迎灵柩归葬巢县,在东炮营建墓,碑书“靖节元臣火弥赤公之墓”,载火弥赤公事略,建刘氏祠堂,赐后裔刘姓,赐第于城隍庙东侧,尊火弥赤公为巢县刘氏一世先祖。清光绪十一年编修刘氏家谱,对七子伯仲及其后代记述较详,世代为宦,多为武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契丹  契丹词条  后裔  后裔词条  考证  考证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