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术功夫,以地区区分南、北拳术。
清末以后,北拳南来,南北互相交融,互补长短,并慢慢流入香港。在香港无“南拳北腿”之分,只有融为一体的拳术。1928年“五虎下江南”,五位赫赫有名的北拳术家万籁声、王少周、顾汝章、耿德海、傅振嵩从此将北拳南传。其
大圣劈挂门,集合两门中国功夫的武术,并能融会贯通,成一家之长。此门派共有拳术38项、刀术11项、剑术18项、枪、棍和其他兵器等共有94项,博大精深,出神入化。
创始人——耿德海
耿德海生于北京,自幼习劈挂拳,随父任镖师。据明朝戚继光所编的《纪效新书》中的引述,劈挂拳即是古时的披挂拳,在“拳经捷要篇”:“披挂横拳,快也。其中“披”者是披挂战衣之意。“劈横”皆为拳术招法。犹如辘使翻扯、立劈横抽、直来横挡、横来直击。”。而大圣门,有齐天大圣孙悟空之义。始创人为寇四,在牢中领悟出“五路猴拳”,有刁、轻、扑、跌、灵等动态。他曾受到耿父恩惠,因而收了耿德海为徒。耿德海习得其父及寇四真传,将二拳相融并合,创立了大圣劈挂门。
劈挂拳的特点与拳法
劈挂拳主快攻、大开大合、腰马发劲、强悍无匹、主上三路;猴拳灵活多变、虚实飘忽、可刚可柔,分为醉猴、石猴、企猴、木猴和迷猴五种,有阴、毒、损、滑、奸五诀,主下三路。为了互相配合,凡学猴拳者必先学“地蹚四平拳”以练好滚地和扑跌的功夫,再学“走猴绳”,以练形态和身形步法。除了跌法,还有打法与拿法。拿,即是擒拿手,大圣劈挂门共有七十二把擒拿手,主拿人体各主要关节,而每一拿法又有三种破法,共二百一十六把。
而拳术方面除了劈挂、猴拳、太祖、八卦、太极、形意之外,还有燕青拳、八极、黑虎拳、二郎拳、迷踪拳和摔角等共38个项目。兵器方面更五花八门,有猴子天门棍,有武当剑士郭歧凤真传的武当剑、地趟凤凰轮、六合判官笔、十三节独龙鞭等共56项之多,练功法门有最高技术的功球、鐡沙包、指力包等。
大圣劈挂门的源流
1930年,香港精武体育会由大坑迁到坚道,扩充国术部,南拳师傅由洪家拳术林世荣担任,欠缺一北派名师。耿德海认为是发扬本门武功的好时机,于是欣然受聘,南移来港。在香港精武体育会一段时间后,耿德海期望能更扩大“大圣劈挂门”,因此决定离开精武体育会,在中环石板街成立民众国术社,随后又迁到鹅颈桥,“大圣劈挂门”正式在港落地生根。
耿德海以劈挂拳教学为先,却甚少弟子能得猴拳真传。1970年,耿德海病殁之前,仅有少数能真正获认可的嫡传弟子,设馆授徒的更没几人。而年纪最轻又最早投进门下,“马骝王”陈秀中师传便是其一。
由于过去门规严禁弟子与人较技,门人低调,“大圣劈挂门”一直未能发扬光大,外间亦一直未能一探究竟其威力。直到陈秀中在1954年设馆授徒,
适逢1969年东南亚国术擂台赛,正好让徒弟磨练心志、切磋技术,在得到耿德海首肯,其后更征战国际赛,出现了不少有名拳手,如陈少川、冼林沃、黄志伟等。自此擂台冠军总会有“大圣劈挂门”的名号,响彻天下。
大圣劈挂门中的成员及其发展
八十年代,香港演艺事业发展蓬勃,尤其武打戏崭露头角,大多明星皆一身武艺,而当中陈观泰、黄秋生、冼灏英、钱嘉乐、钱小豪等都拜在“大圣劈挂门”门下。
黄秋生和冼灏英随陈秀中师传学习猴拳,而钱氏兄弟随冼林沃师传习武学拳,可见“大圣劈挂门”之盛名。冼灏英出师后亦有设馆授徒,香港艺人麦长青、黄泽锋、黄浩然等也曾向他学习过功夫,而陈观泰因爷爷与耿德海是好朋友,自幼习得功夫,此后拜在陈秀中门下。黄秋生是其师弟,钱嘉乐为其师侄,敖嘉年是其弟子。但遗憾的是,2010年敖嘉年一门拜二师,致“大圣劈挂门”内部一度不和。敖嘉年本拜为冼灏英门下,后转拜向陈观泰,武林中从不允许同门拜二师,更注重武德,此事引发冼灏英伤人,陈观泰为其与师门割席,从此退出师门,一断五十年恩情。
时至今日,“大圣劈挂门”在香港已根深蒂固,举足轻重,桃李满天下。
这里特别要提几位师传。万荣佳师传是陈秀中宗师最早期的入门弟子,现任大圣劈挂门国术总会会长及大圣劈挂门万荣佳国术总会监督,曾多次参与海外义演及擂台裁判。另一位师传是冼林沃师传,现任大圣劈挂门国术总会主席和香港泰拳理事会主席,同是陈秀中师传门下,先后与多位世界冠军交手,包括拳王周比利、日本拳王须田康得等,是“大圣劈挂门”的香港著名彪炳悍将。
现时,大圣劈挂门国术总会机构有万荣佳国术体育会、冼林沃国术体育会、郑家明抟击体育会及国际大圣劈挂门功夫总会,另外有关“大圣劈挂门”的机构亦有大圣劈挂门李飞标国术体育会。
大圣劈挂门的传承——李飞标师傅
大圣劈挂门于2014年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此武术的文化价值,不单是功夫招式,更有当中的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承传值得被保留、尊重。
2016年李飞标师傅接受访问时,曾道望藉兴趣班继续推广大圣劈挂拳,兴趣班当中学员年纪最小仅5岁,足见李飞标师的一股热爱功夫之赤子之心,实在令人佩服。
现在他亦有到不同学校进行推广活动,如3月初与狮子中学醒狮队,展开两天江门非遗传文化交流活动。另外,他把部分擒拿手转化为自卫术,比原本招式更简易明悟,容易学习,让大众也能轻易运用、克敌制胜、化险为夷
2019年1月中,为纪念大圣劈挂门列入非遗传文化五周年,以大圣劈挂门李飞标国术体育会为主办单位,以《以武会友,传承德艺》为主题,展开交流会,讲述门派源流及在港扎根九十年的回顾。此次,更特邀一代宗师陈秀中到场。
李飞标师傅热衷推广自脉功夫、非遗产物,实是使我甘拜下风、满怀敬仰。生而为人,必有其责。列入非遗的产物,都是极须受保护的文化。也许那些产物于科技时代未必显示价值,但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从中可见其历史演变,其内的精神更是无可取替。有时候生活艰难,停下脚步,细看历史所给予、传承给我们的礼物,想必能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泰拳为泰国的传统搏击技术,被称为“八肢的艺术”。
在极短的距离下,使用拳、脚、膝、肘进行攻击,是一种注重实用性和杀伤力的武术。泰拳作为搏斗术,极受欢迎,既不局限于招式与拳法,又能变化无穷,是一门独特、精深的武术体系。
就搏击术而言,两者颇是相似。大圣劈挂门与泰拳的基础要求,首要为身体硬度,
训练时须承受对方施以的最大伤害以锻炼自己,因而两者皆有之势。因为实战格斗十分残酷,当中不止要搏击术,比赛中更需斗智、斗心。
如冼林沃师傅便是香港泰拳理事会主席、郑家明师傅也开办了KM SPORTS,教授“大圣劈挂门”及泰拳,致力推广自由搏击活动、宣扬武术。钱小豪也曾说:“其实,我并不爱大圣劈挂的套路,因为当年沉迷泰拳电影、纪录片,我爱泰拳的技击方法,奈何70年代尾泰拳还未普及,唯有一班师兄弟自我学习、钻研,之后更全部师兄弟“转会”打泰拳”。
事实上约八十年代,一批国术师傅包括冼林沃,宏观整个搏击大势,得知传统国术打法将不适合新的搏击潮流,如拳套重量,不可用露指拳套等。于是冼林沃与一众弟子由国术擂台转战泰拳有绳职业搏击擂台,先后打下多场经典名战,曾有27秒击倒对手的记录。
天下武术本一家。南拳与北拳、五路猴拳与劈挂拳、大圣劈挂门与泰拳,最开始的目的都是健身和教育,而最终自成一家,相融并合。
香港武林,从来不是过去式或现在完成式,而是一直在进行中的武林,不论变化如何,都见证着香港另一面的文化内涵。
“大圣劈挂门”更是在港扎根接近百年,极具代表性。所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列目,使武技永恒活在公约中,而我们的责任,便是让它重现于生活里,像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中,将武术融合于日常生活的遐想,我想这就是无数武林中人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