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灭吴统一战争的关健统帅之一。是唐朝诗圣“杜甫”的先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晋书》里的杜预自成一传,是历代史学猎奇者最想探讨和琢磨的一个奇人。杜预一生以《守弱学》践行自己,并取得非凡功业。不言而喻,《守弱学》一定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并且极具实用性的千古奇学。
因篇幅庞大,分为上下篇推出,与君共学共勉,共守强者之弱.
图片来自网络:杜预造像
卷一 敬强篇
【原文】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世人有强弱,是天下的常态
面对强者要尊重,失敬会惹祸,生存并强大的法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君子不怕死,却担心失节,小人可以欺天瞒地,只为躲避实际而来的灾祸。
【原文】非敬,爱己矣。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并不是所有的强者都值得敬畏,为了保护自己而已。智慧并不代表实力,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智慧,弱小时必须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会遮掩自己之弱。
【原文】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尊奉那些不值得尊敬的强者并逐步消减他的实力,让他自我混乱。显示弱小可以愚弄强者,让他判断失误。
卷二 保愚篇
【原文】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人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知道是幸,不知道也不是错。
【原文】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聪明者用智计作为取胜之道,智计总有不到位的时候,就会事与愿违。愚人用愚拙作为取胜之道,肯在笨办法上下笨功夫,往往就能成功。
【原文】智或难为,愚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
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方法或可以做得很好,明白这一点,世上就没有愚人了。
【原文】上不忌愚,忌异志也,下不容诈,容有诚也。
上级不忌惮愚人,却忌惮不忠的聪明人,地位低的人不容纳奸诈之人,而容纳有诚信的人。
【原文】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上司精明下属愚笨,即使危险也可以平安脱困。下属聪明上司昏庸,好运就会完结。
【原文】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值得怕,就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卷三 安贫篇
【原文】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穷苦无依时,切忌争强斗勇。困境会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原文】不恶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贫,羞也。廉以不富,荣也。蹇以无货,嗟也
不因穷困而憎恨,就懂得自然之道了。因懒惰而穷,是耻辱,因廉洁而不发家,是一种荣耀,因命运多难而穷,令人感叹。
【原文】贵生败儿,贱出公卿;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富贵之家多有不屑子孙,贫寒之家常出达官贵人;发达时少有真正的朋友,落难之时才能看出真朋友(管鲍之交)。
【原文】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不失仁心的人终会富贵,这是上天的酬报。不叫诉苦难的人终会盛达,赢得别人的敬重。
卷四 抑尊篇
【原文】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强者,名声和实际不一定契合。再厉害的人也有弱点,胜败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原文】弱不称尊,称必害。强勿逾礼,逾则寇
弱者不能自称尊贵,装腔作势一定有损害,强者不越礼法,一越就变贼名了。
【原文】不罪于下,祸寡也,目无贵贱,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
不轻易责难身份低微的人,祸患就会减少。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君子做得到。满心只有名与利,是小人行径。
【原文】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君子位高会造福世人,小人得志就会危害众生。
【原文】至善无迹,然惠存也。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最大的善行是自然到了无痕迹,但他的恩惠却实实在在的留传。最高贵的人不靠威势,却能让人心悦诚服。
图片来自网络
卷五 守卑篇
【原文】人卑莫僭,赢马勿驰。草木同衰,咸存其荣
地位卑微的人不要随便冒进,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草木同时衰败,都有茂盛的时候。
【原文】君不正臣谲(jué),君之过也。上无私下谠(dǎng),上之功也
君主不正臣就狡诈,这是君主的错,上级无私下属就敢直言,这是为上的功德。
【原文】功过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权,轻焉。 宠不树敌,绝焉。陋不论道,暴焉
功过是人定的,尊卑是靠秩序来维护的。卑下的人不要弄权,会被人鄙视。得宠了不要树敌,那是死路一条。见识短别高谈阔论,会显得很无知。
【原文】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毋失者乃节,恃之者必成矣
不要随便去亲近达官贵人,远离他们反而免遭羞辱。不能失去的是气节,有坚强的信念一定会有所成就。(打铁还需自身硬)
图片来自网络
纵观《守弱学》,以弱、愚、忍、抑、卑、恕,敬为主基调,通过抑己示弱恕人而终胜人达己,属于道家智慧的人际应用之道,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善处下,因善处下,所以能汇聚百川,从而成百谷王。《守弱学》正是顺着《道德经》的思路倾泻而出,是道家思想应用的一朵奇葩,当然,里面有小部分内容会更适合于封建社会体制下的人际处理,不一定适合于现今社会。但总体呈现出的理念与频出的至理箴言,却值得我们深刻铭记!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