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庸》第13章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这段话接着前边的“费而隐”,继续谈了,道虽然精微玄妙,但是并非是远离社会,而是如老子所说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他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所体现,所以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个“远”有远离、排斥的意思。

《诗经》里有一句话“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手里握着斧柄,去削制斧柄,可以参考的样式就在眼前,但是你斜眼看一下,就是闭着一只眼瞄一下,就能看出每个斧柄并不一样。子思说,所以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君子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管教人,只要把身上的问题改正了就行了。——这恐怕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之一,西方讲究的是“法治”,必须按照规矩执行,并非简单的“改而止”。

“忠恕”是曾子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总结,子思也继承了这个思想,能够做到“忠恕”就距离中庸之道不远了,所谓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这个“忠恕”是两个词,“忠”是对自己修身的要求,能够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中正”,不偏私、不激进也不守旧,所以可以做到“喜怒唉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而“恕”是对外物的要求,就是“如心”,能够站在别人的出发点,做到换位思考,也就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

接着孔子说: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

第一,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第二,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第三,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第四,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所谓的“道不远人,远人非道”的道理,君子之道,也非多么玄妙的事情,就在于平时的言行举止,所以孔子说“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并强调“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有所进步,也不敢得意忘形。“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能够做到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远人  远人词条  中庸  中庸词条  不远  不远词条  
国学

 《道德经》译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门。&n...(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