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子认为,宇宙中一切大的事物无不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因此,干大事必须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大气做人】
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
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总之,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
2、“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王”。
老子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向“江海”学习。为什么呢?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与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上善若水。
老子提倡,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他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守柔、不争、处下。“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最为着名的一个哲学命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曲则全,枉则正。
老子还认为,大气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经得起冤枉。他说: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纠正。“曲则全,枉则正”。同时,还要以德报怨。“报德以怨”,“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样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彻底消除嫌怨。事实上,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小细作事】
1、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里,老子形象地说明了大小这对矛盾的量变到质变关系,在认识论上充满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唯物辩证法思维。
2、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是世界级水平的伟大药学家,他的名着《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英、法、俄等十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着用了27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3、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
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一是要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二是要力戒逞强、逞能、逞勇。不固执己见,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就能把是非判断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担当领导。“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谦虚谨慎,就能事业有成;自高自大,做事必败。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
老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说,以爱护自己身体的态度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他;以爱护自己身体的信念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老子和庄子都认为:“重生者则轻利,重利者则轻生。”轻生的人必然追逐名利,弃身而殉物。这种身且不能安保的人,怎么能治理天下呢?
(作者:刘庭华 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