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记》全文及注释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1],足以謏[2]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3],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4],其必由学乎!

[1]发虑宪,求善良:发布政令,寻求贤能的人。

[2]謏:通“小”。

[3]就贤体远:亲近贤人,关心关系疏远的人。就,接近。体,亲近。

[4]化民成俗:教化百姓,以形成良好的风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5]。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6],教学为先。《兑命》[7]曰:“念终始典于学”[8],其此之谓乎[9]!

[5]知道:明白道理。

[6]建国君民:治理国家,管理人民。君,统治。

[7]兑命:《尚书》篇名。兑,音yuè,同“说”。

[8]念终始典于学:设学施教要念念不忘。典,经常。

[9]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10],弗食不知其旨[11]也;虽有至道[12],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14]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15]也。《兑命》曰:“学学半[16]”,其此之谓乎?

[10]嘉肴:美味的饭菜。

[11]旨:美。

[12]至道:最好的道理。

[13]困:困惑。

[14]自反:自我反思、省察。

[15]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促进。

[16]学学半:教与学都能增进自己的知识。第一个“学”,通“敩”,音xiào,教导。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17]

[17]家有塾……国有学:塾、庠、序、学,都是学校名称。术,同“遂”。《周礼》记载,二十五家居一巷内,设一塾;五百家为党,设有庠;万两千五百家为一遂,设有序;诸侯与天子都城内设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18]一年视离经辨志[19],三年视敬业乐群[20],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21],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22],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23]服,而远者怀[24]之,此大学之道也。《记》[25]曰:“蛾子时术之[26]”,其此之谓乎。

[18]比年入学,中年考校:每年招生入学,每隔一年考查一次。比,相邻。中,间隔。校,音jiào。

[19]离经辨志:分析经文章句,辨别学者志趣。

[20]敬业乐群:专心学习,与朋友和乐相处。

[21]论学取友:论说学业是非,辨别与结交朋友。

[22]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通过个别推知一类,具有独立见解,而且不违反师教。

[23]说:通“悦”。

[24]怀:归顺。

[25]记:古书名。

[26]蛾子时术之:小蚂蚁经常学大蚂蚁衔土筑巢。蛾,同“蚁”。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27],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28]。入学鼓箧,孙其业也[29]。夏楚二物,收其威也[30]。未卜禘[31]不视学,游其志[32]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33]。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34]也。此七者,教之大伦[35]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36],其此之谓乎。

[27]皮弁祭菜:皮弁,指祭祀时穿着的冠服。祭菜,祭祀时供奉的瓜果。弁,音biàn。

[28]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学习《诗经·小雅》中的三篇,从一开始就树立其为官的志向。宵雅,指《诗经·小雅》。肄,习。三,指《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为君宴乐的诗。

[29]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入学时先击鼓召集,然后打开书箱取书而读,使其敬重学业。鼓,击鼓召集。箧,音qiè,装书的竹箱。孙,今作“逊”,使谦虚。

[30]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惩罚不听管教的学生,对其进行约束。夏,通“槚”,音jiǎ。夏楚,泛指笞罚学生的工具。收,收敛。威,威仪。

[31]卜禘:卜,占卜。禘,音dì,夏季大祭。

[32]游其志:依据自己的志向从容学习。

[33]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教师经常观察学生,但不轻易开口教导,使学生能够用心思考。

[34]躐等:超越等级。躐,音liè。

[35]大伦:大道理、大纲领。

[36]官先事,士先志:为官者先教以为官之事,为士者先教以立士之志。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37],退息必有居学[38]。不学操缦[39],不能安弦;不学博依[40],不能安诗;不学杂服[41],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42]。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43]。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44]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45],其此之谓乎。

[37]时教必有正业:平时以先王的经典作为正课。

[38]居学:在课外进行的学业。

[39]操缦:杂曲,以联系指法。

[40]博依:多方譬喻。

[41]杂服:洒扫应对等琐碎之事。

[42]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外不提倡这些技艺,学生就不会乐于对待正课。

[43]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入学修习正课,出学侧重杂艺。藏,入学、在学。脩:通“修”。息,休息。游,修习课外内容。

[44]辅:朋友。

[45]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重视学业、按部就班、及时不断地学习,学业就会取得成就。厥:jué,其。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46],多其讯言[47],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48]。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49]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50]。夫然,故隐[51]其学而疾[52]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53]之必速。教之不刑[54],其此之由乎!

[46]呻其占毕:朗读课文,照本宣科。呻,吟诵、朗读。占毕,竹简。

[47]讯言:问话。

[48]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一味地赶进度,而不顾学生是否理解。及,通“急”。数,音shuò,疾速。

[49]使人……其材:教育学生却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也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教。诚,内心的需求。

[50]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他们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合理,学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进步。悖,相反。佛,通“拂”,违逆。

[51]隐:厌恶。

[52]疾:怨恨。

[53]去:忘记。

[54]刑:成效,成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55],当其可之谓时[56],不陵节而施之谓孙[57],相观而善之谓摩[58]。此四者,教之所由兴[59]也。

[55]豫:今作“预”,预防。

[56]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

[57]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越受教育者的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陵,超越。节,程度。孙,通“序”。

[58]摩:观摩。

[59]教之所由兴: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然后禁,则扞格[60]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6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62];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63]。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60]扞格:抗拒,抵牾。扞,音hàn。

[61]坏乱而不脩:顺序错乱而无法恢复。脩,通“修”。

[62]孤陋而寡闻:学识狭窄,见识不广。

[63]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教,谈论邪僻之事就会荒废学业。燕,亵。燕朋,不好的朋友。辟,通“譬”。燕辟,不好的言行。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64]也,道[65]而弗牵,强而弗抑[66],开而弗达[67]。道而弗牵则和[68],强而弗抑则易[69],开而弗达则思[70]。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64]喻:晓喻,开导。

[65]道:今作“导”,引导。

[66]强而弗抑:勉励但不强制。

[67]开而弗达:启发但不直接作出结论。

[68]和:融洽,指师生关系。

[69]易:安易,不难,指学生对学习难易的认识。

[70]思:独立思考。

学者有四失[71],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72]。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73]者也。

[71]失:过失。

[72]或失则多……或失则止:多,泛而不深。寡,少而不广。易,多变不定、见异思迁。止,畏难不前、浅尝辄止。

[73]长善而救其失:发扬人的长处,纠正人的过失。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74];善教者使人继其志[75]。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76],罕譬而喻[77],可谓继志矣。

[74]继其声:自觉跟着他一起唱。继,延续。

[75]志:志向,这里指治学之志。

[76]约而达,微而臧:简约而透彻,精微而完善。臧,完善。

[77]罕譬而喻: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譬,举例。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78],然后能博喻[79];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80];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81]。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82]”,此之谓乎。

[78]美恶:资质才能的高低。

[79]博喻:多方面加以引导。

[80]长:官吏。

[81]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从师学习就是学习成为君王之道。

[82]三王四代唯其师:古代的君王以选择教师最为慎重。三王,指夏、商、周。四代,再加上夏以前的虞。

凡学之道,严[83]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84]:当其为尸[85]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86],所以尊师也。

[83]严:尊敬。

[84]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君王不把臣子当做臣子看待的情况有两种。

[85]尸:祭祀时扮演祖先接受供奉的人。

[86]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即使为天子讲授也不行君臣之礼。北面,面向北。古时上朝,天子面向南,臣子面向北。而在接受教育时,则改为天子面向东,教师面向西。

善学者,师逸[87]而功倍,又从而庸[88]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89]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90],及其久也,相说[91]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92],然后尽其声[93];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87]逸:省力。

[88]庸:归功。

[89]攻:砍,劈。

[90]节目:指木材坚硬之处。节,树木枝干交接处。目,纹理纠结不顺处。

[91]说:通“脱”,分离。一说通“悦”,愉快。

[92]从容:撞钟时每撞一下便停一下,不慌不忙,悠闲舒缓,这里比喻一问一答。

[93]尽其声:等声音完全散去。这里比喻问题的解决。

记问之学[94],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95]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96];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97]。

[94]记问之学:教师将书中的知识记诵下来以备学生提问。

[95]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

[96]力不能问,然后语之:只有学生没有能力提问时,才直接向他解说。

[97]虽舍之可也:不妨暂时搁置,不继续讲下去,这样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98]良弓之子,必学为箕;[99]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100]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98]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好冶匠的儿子一定会缀补皮衣。冶,融化金属以补器具。

[99]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好弓匠的儿子一定会用柳条编成簸箕。

[100]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小马开始学习驾车正好相反,小马跟在车的后面,随大马驾车而行。这里的“马”字疑为衍文,应当舍去。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101]。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102];水无当于五色[103],五色弗得不章[104];学无当于五官[105],五官弗得不治[106];师无当于五服[107],五服弗得不亲。

[101]比物丑类:以类似的事物相比较。丑,比。

[102]鼓无……不和:鼓声虽然不在五声之列,但五声缺少有节奏的鼓声就不和谐。无当:不相干。五声,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

[103]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104]章:鲜明。

[105]五官:耳、目、鼻、口、心,五个器官。

[106]治:发挥作用。

[107]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攻、缌麻,根据与死者亲缘关系由近及远的不同而穿着的五种丧服。这里指五服内的亲属。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108]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109]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110]。此之谓务本[111]。

[108]大德……不齐:拥有至高德性的人不限于担任某一官职;掌握高深学问的人不限于精通一门技艺;最守信用的人无须以盟誓作为约定;把握关键机遇的人不求行动的按部就班。

[109]本:有的版本作“学”。

[110]或源也,或委也:河是水的本源,还是水的归宿。

[111]务本:致力于根本。

(据《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阮元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

【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记》全文及注释  注释  注释词条  全文  全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