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无疑是造型艺术史上最经典的器形之一,宋代已是大为流行,但“梅瓶”这个称谓,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明代,古诗文中更不见踪迹,至于为何叫梅瓶,也完全没有线索,甚是有趣。
△金 登封窑剔刻花卉梅瓶
△宋 磁州窑剔花梅瓶
梅瓶之名,得于何时?
《饮流斋说瓷》中有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但作者是民国时人,这当然不出于考证,而是作者的猜测,但听上去似乎有理有据,不由人不信服不流传。
△元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梅瓶是否有盖?
今天所见的梅瓶绝大多数都没有盖,但宋、元代的梅瓶,却偶见有盖的。如果仅仅是为了作花器,那么原则上是不应该费时费力烧制瓶盖的。
其实梅瓶在宋代被称作经瓶,作用不是插花却是装酒,是标准的酒瓶。
所以有盖的梅瓶,非但不奇怪,而且原是正宗;明代之前没有盖的梅瓶,很可能只是盖丢了。
至明代起,梅瓶因其器形优雅,亦作插花,逐渐演变成一种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赏器。
△宋 吉州窑黑底白花梅瓶
△元 磁州窑剔花人物纹梅瓶
梅瓶是否有特定器型?
以《饮流斋说瓷》中的猜测,视觉的焦点自然容易集中在瓶口,这当然是梅瓶的一大特征。
不过说美人之美仅在口小,一如说安吉丽娜朱丽之美仅是口大,当然是委曲了美人之美。
总的来说,小口,丰肩,修身,算是它的特点。不过,历经千年,梅瓶其实并不是某种特定的标准。
△金 剔刻花梅瓶
△清乾隆 釉裏紅折枝瑞果紋梅瓶
宋代的梅瓶,大体分瘦高与矮胖两类,前者常见精彩之作,是宋代梅瓶的代表,后者就大大不如,无足轻重。
△宋 定窑刻花梅瓶
△南宋 吉州窑梅花鹿纹梅瓶
元代延续的是宋代高挑的样式,只是肩更丰,气壮,显出蒙古人的风采,传世梅瓶中常见有盖的,盖像尖顶的帽子,更显得威武。
△元 三顾茅庐青花梅瓶
△元至正 青花釉里红堆瓷花卉纹梅瓶
明代梅瓶大受宫廷喜爱,器形上有了大的变化,器身变矮,显得丰润秀美,加上制瓷工艺大发展,装饰手段层出不穷,青花之外,五彩、各色釉彩、你唱我和,异彩绘呈。
△明 青花双龙纹梅瓶
△明永乐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清代也不是一味继承,偶有创新,这一时期梅瓶足部呈微微外展式。近代的许多花瓶器型多就源于梅瓶的经典造型。
△清乾隆 粉彩梅竹图梅瓶
△清康熙 五彩三多纹梅瓶
梅瓶的前身是酒器,小巧玲珑的瓶口正是为了方便倒酒,但梅瓶的器型跟理想中的“君子”相差无几:小口,如君子谨言慎行;丰肩,寓意铁肩担道义;深腹,则是志存高远,胸有丘壑;圆底,乃是行得正站得稳。
△郎世宁《午瑞图》
梅瓶从酒瓶转身而为花瓶,今天看来,花雅而酒俗,但古时未必。太白斗酒诗百篇,老杜虽不嗜酒,《饮中八仙歌》却写尽饮者风流。
择一两枝高洁不屈的梅花,零星错落置于瓶中,所到之处,皆有诗意,休管他雅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