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几招快速鉴定“磁州窑瓷器”的技巧
1,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实验,人们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妙:陶瓷器釉中有无气泡,与胎质粗疏或细密、胎体矿物质在高温中反映产生气体的挥发情况、瓷胎所含水分、釉层厚度和烧制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等关系密切。
2,瓷器被陈设在厅堂,受到温柔阳光的照射和如丝轻风的吹拂,还被人类抚摸,他物擦拭。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接近釉面的大气泡顶部逐渐被磨破,原来处于真空状态的气泡顶部,出现了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小洞,进而扩展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线条状破口。气泡产生“漏气”现象。空气带着尘埃进入气泡,悬浮在空中。这时,原来晶亮的起泡变色混浊起来。釉面原本很“贼”的“光”逐步减弱。进入雨季,干燥的空气被湿润,体积原本很细微,很轻的尘埃也被润湿。悬浮的空气再也无力承受尘埃的重量,它们坠落到气泡底部沉积下来。于是,浑浊的气泡被生活尘埃“染”成黄 色、赭红色、灰色或黑褐色。这便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以肉眼观察而言,我国古代陶瓷中绝大多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气泡特征均不是很明显,有的甚至观察不到气泡,仅有少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才具有比较明显的气泡特征。
4,古瓷器底足鉴定之“敲底”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5,如果是老开片的话, 细缝里不但要呈现出黄 色,而且有的是慢慢蜿蜒,不规则的形状,特意而为的开片,有着故意雕琢的痕迹,但老开片那种随行而裂是仿不出来的。作假的开片,是造假者用喷火焰的液化气焊枪对着釉面直接烧灼炸开的裂纹,也有些是在釉料中掺合一些能加大釉子膨胀率的化学材料,这种瓷釉在出窑也会快速开裂,由于这些人造的假开片炸开的速度快,所以最 大的特点是裂纹僵硬平直,裂出的开片形状也很规则,有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等,这与古瓷上的那些多年缓慢生长的蜿蜒开片明显不同。
6,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实践家来进行细致的分类排比,找出各朝时代风格特征和变化规律,把各类器物准确地还原到本时代中去。仅就明、清瓷器而论,耿宝昌先生认为造型是直观的,第壹重要的。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熟记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型,形成准确的“正宗”概念,尤容易帮助鉴别真伪。
7,作土锈以伪造出土器物:有些新仿古瓷,为了卖个好价,被做得像是出土物的样子,称为作土锈,其方法一是在老土中掺蛋白,涂拍于新器之上,时间稍久即可在器表生成一些土锈斑痕;二是用古墓中的泥土再掺入一些铜粉,涂于器表,烘烤于700℃左右炉中,即可出现尼黄 色斑点。这两种方法所作出的锈均粘附牢固,不易去掉。不过这种瘢痕太新、太过,形成不自然,仔细观察比较即可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