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语丝0407】重视民意,顺应潮流,应时而...

中条山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李治称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二人联合执政时期,大唐从战后恢复期进入蓬勃发展期,国力渐盛,人口激增,万民乐业。上元元年八月,武则天适时地向高宗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言十二事”。这十二条,乃治国之本,既是经济政策,又是军事策略,是一份比较全面的强国富民的施政纲领,也反映出武则天的治国才能。

建言十二事:1、劝农桑,薄赋徭;2、给复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谗口;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个建议被高宗采纳并迅速颁布推行。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又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什么首条要劝农桑、薄赋徭呢?高宗初年进行的对外战争中,由于对军功赏赐丰厚,生活上富裕起来的许多平民子弟都希望通过立功获取官职,而且当时的战争时间持续也不长,往往几个月的出征即戴功而还,所以出现了“人人投募,个个争征”的热烈场面。这不是个好兆头。所以,武则天以奖励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减轻农民与手工业者的赋税劳役负担,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第二,免除国都长安周围的京兆、右冯翊、左扶风等地人民的徭役。

第三,不打仗或者少打仗,减轻百姓负担,用道德感化天下。把国家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第四,禁止朝廷各部门的奢侈浪费之风。南指南衙,是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在宫城之南;北衙指宫廷中各机构;中指中书省;尚即尚书省。当时官僚机构浮夸、奢侈、浪费非常严重。

第五,减少营建所造成的财政开支和劳动力的使用,这一条是针对大修宫室、官署的教训提出来的。

六至九条是关于政治风气和意识形态的改革。“广言路”是为了改变打天下军人继续执政的局面,听取社会中下层的意见;“杜谗口”则是为了防止有人对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参政说三道四,维护“二圣”联合政局;“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李唐皇室的忠实拥护者,因为老子姓李,被尊为唐朝的玄元皇帝,同时也是为了提倡道家思想,真正实现“无为而治”;“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则是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子为父、父为长子服丧都叫“斩衰”,“斩衰”都是三年丧。“齐衰”次于斩衰,齐衰一年是父在的话,子为母的服丧),为母服齐衰三年。

十至十二条则是改订姓族、泛阶政策的继续,旨在维护一般中下层地主官僚的利益,以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武则天提出凡是上元元年以前已给勋官证书者,一律不再追回,政府予以承认,就是为了在转变国策的同时,照顾广大军人阶层的利益。第十一,给京官增加俸禄。第十二,为做官年久其仍居下位者,应予考查,着即依功绩升迁。这三条是较为广泛地笼络官员的一种政策,关系到各阶层官吏的切身利益。

这十二条建议,归纳起来是五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五是重视文化建设。在高宗的最后几年里,基本是按这个纲领去做的。

武则天执政近五十年,能够长期屹立不倒,不在于她的智谋、权术、心计,这些固然是她纵横政坛的利器。根本原因是她重视民意,顺应潮流,应时而动,不玩虚头巴脑的东西。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上阳书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丝  语丝词条  应时  应时词条  顺应  顺应词条  民意  民意词条  重视  重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