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0年,义乌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有位妇人正在艰难地生孩子。
宗舜卿在屋外焦急踱步,脑海中全是妻子昨晚做的怪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他此刻并不奢望生出个帝王将相,只期盼母子平安。
伴随清脆的啼哭声,老宗长舒了一口气。他翻出半本《说文解字》,按照“泽者光润也”的释义,给二儿子起名叫宗泽。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应梦而生的大宋男儿,临死前还在喊皇帝回家吃饭...
老宗家是种地界的大户人家,好几代人都在山沟沟里抡锄头。山里收成全看老天爷脸色,大户人家的优势只是体现在饭量上。
就算梦见儿子是天王老子,起床不干活照样没饭吃。
自从宗泽学会独立行走技能,就开始跟着哥哥下地打杂。从送水送饭到撒种收割,山野间的春雨冬雪贯穿他整个童年。
每当看着一粒粒种子被埋进土里,来年就能变出一大堆果实。小宗泽想着要是把大哥刨个坑埋了,明年干活就不缺人手了。
这片土地,真是神奇而又珍贵!
和其他山民不一样,宗舜卿是看书识字的。
山地怎么种差不多,老天不下雨都是白忙活。
娃儿没教育却不行,肚子饿着脑袋也不能空。
除了给村民写点对联讣告,老宗的农闲时间都在教儿子们读书。从“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朴素农谚,到“有坚韧不拔之志,必有坚忍不拔之力”的励志名句...
虽然眼下生活平淡,只有白天干活和晚上读书两大主题。但是这个贫寒之家的耕读传统,渐渐将宗泽打磨到身心坚实。
宗泽经常幻想外面的世界,双脚却从未迈出大山。直到十五岁那年,村里有人打了头野生动物,结果四里八乡的鸡鸭猪狗全死翘翘了。
专家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暂时不会传染到人身上。但老宗还是不太相信,因为去年专家辟谣当晚就地震了,多亏全家老小命硬。
宗舜卿带着家人投奔山外的大哥,数代人耕读传家的积累终于迎来大爆发。
踏入广阔世界后,宗舜卿在城里当幕僚,而宗泽对一切充满好奇与兴奋。
有个人叫司马光,他正在编修《资治通鉴》。
有个人叫王安石,他的熙宁变法争议不断。
西边有个大夏,跟班小弟闹独立。
北边有个辽国,蛮不讲理拳头硬。
......
自幼读过的书为宗泽搭建出心智框架,如今被各种见闻急速填充。宋史说他豪爽有大志,这些都能归功于宗舜卿。
无论生活是什么样,小孩子多读书总不会错,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怎样。
旧框架被填满之后,宗泽感到很难再吸收新知识。他对父亲说想要出门游学,老宗望着比他还高一头的儿子,不由得想起那个梦境。
或许,你真的和别人不一样,那就且从喜好吧!
18岁的宗泽拉着一车书离家出走,就像当年在山里种地读书那般,大宋疆土为他筑起更加宏伟的框架。
行千里路却不读书的叫穷游,走到哪都逃不出心境。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是猛人,心思浩瀚到融于天地。
十余年后,朝廷的新科进士名单中有个名字:宗泽。
宗泽本来不是倒数第一,只因写的殿试论文跑题了。
别人都在写《论大宋复兴的光荣与梦想》或者《假如让我当状元》之类的鸡汤文,看的主考官雄性荷尔蒙暴涨。
再瞅瞅宗泽数万字的长篇大论,全然不考虑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内容还都是对民生艰难、朝政无序的意见和建议。
这写的什么玩意?一点幸福感都没有!
宗泽直抒游学积累的见闻感受,换来的却是一张冷板凳。直到两年后才当上县令,那时他已经33岁了。
在往后的日子里,宗泽将会努力证明:敢在组织里说真话的人,基本都没啥好差事。
刚上班那年冬天,宗泽的大儿子夭折了。就在全家人悲恸伤悼时,上司吕惠卿通知他去视察黄河水利工程。
宗泽二话没说接了任务,走到河岸发现很多挖御河的民夫都冻死了。包工头还掏出金算盘,让他看看停工一天的损失费用。
宗泽望着那些冻僵的尸体,哪个不是儿子、父亲、丈夫?他直接给老吕提意见,让等到初春暖和些再开工。
吕惠卿这才知道宗泽丧子的事情,不禁感叹道:可谓国尔忘家者。
调任龙游县令,宗泽发现辖区内连所幼儿园都没有。当地人没有读书识字的习惯,养娃娃纯粹就是生物繁衍。
他盖学校、请老师,在这片蹲大号都不用纸的土地上,硬是培养出一批中举书生。
调任赵城县令,宗泽考察完地形后建议申办县级市。朝廷对撤县设市的申请很恼火,想升官也不能这么玩啊。
宗泽的战略布局被否了,他只能发牢骚:承平时固无虑,它日有警,当知吾言矣。
调任莱州知县,朝廷派人采购牛黄。这位每年都来吃拿卡要的特使,在宗泽手上连坨牛粪都没搞到。
特使:我要一百斤牛黄。
宗泽:没有。
特使:这是养牛示范县,怎么可能没有?
宗泽:牛生病才有牛黄,我们的牛很健康!
特使:我不管,我要一百斤牛黄!
宗泽:没有!
特使:你牛皮,等着全员下岗吧。
宗泽:此泽意也,与人无尤!
特使:那就搞十斤让我交差吧。
宗泽:滚!
调任登州通判,前任领导为了拼业绩,按照亩产上万斤的标准向朝廷报税。宗泽发现境内上千亩盐碱地连草都不长,百姓穷的快吃土了。
他三番五次上奏说明真实情况,朝廷派人实地调研后才减免赋税。
......
就这样,宗泽每换一个地方,都会像当年写论文那样瞎说大实话。搞得皇帝也拿他当灾星:就特么数你事多!
于是,宗泽的职业生涯极其稳定。从33岁干到59岁,一直在基层县长岗位上发光发热。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宋被辽国欺压百余年,光是《檀渊之盟》的补充协议都能按斤秤(见秦岭一白.寇准篇)
看到辽国的小马仔女真造反,大宋积极联合对方共商灭辽大计。宗泽听说后,忧心忡忡的说:天下自是多事矣。
这个女真就是金国!
宗泽干脆提交了辞职报告,回到老家的大山里搭起几间草棚,正式开启退休养老生活。
这一生行事刚正,赢得百姓口碑却输了仕途富贵。
这一生恪尽职守,身处基层岗位却忠于为民请命。
他已经60岁了,再无精力掺和这世间纷扰。即便在山野了此残生,这一生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出身和良心。
至于当年那个梦,就当成一场空梦吧。
1125年,金国灭掉辽国。大宋的扬眉吐气联欢会还没结束,金兵就南下攻宋。
1126年,金兵围攻汴梁。书画协会赵主席让钦宗提前转正,自己直接开溜了。
朝廷找人去金营谈判,很多人推荐刚正直硬的宗泽。这位66岁的老书生,二话没说就扛起大宋皇旗。
临行前,宗泽霸气凛然的说道:是行不生还矣!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求和派一听差点吓尿了,这老炮儿过去肯定就谈崩了。于是宗泽被紧急红牌罚下,改派到磁州当知府。
不怕死是吧?那就去前线战场上班!
同批官员纷纷找理由请假,有些还说家里死人了走不开。宗泽默默说道:食禄而避难,不可也,独自带着十几个随从上路了。
他在逃亡的百姓队伍里当街逆行,一到磁州就开始修城墙。然后发布招聘广告,计划在周边五个州募兵十万。
宋钦宗看完宗泽写的战略报告,直接提拔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金兵前来攻城,宗泽一战斩杀敌军数百人。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第一次穿着盔甲站在城楼上。他看着被血水染红的土地,花白的须发微微颤动。
我没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些,但至少不能让祂变得太差!
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男儿,一生刚正直言却仕途不顺,等到这把年纪才迎来拼搏荣耀的机会...
或许,老天终于想起出生时的那个梦。
康王赵构去金营谈判,路过磁州时被宗泽拦了下来:你老哥肃王把自己都谈没了,你还要过去送死么。
赵构本来就不敢去,听宗泽一说干脆躲到了相州。金国等不见大宋的财神使团,再次发兵围困汴梁。
宋钦宗急匆匆封宗泽为副元帅,让他跟着赵构赶紧回京勤王。但是赵构不想动弹,其他人更不敢动弹。
宗泽只得独自带兵赶往开封,在黄河岸边的李固渡口遭遇金兵,一口气攻破三十多个金兵营寨,威名大震河朔地区。
瞅瞅你们这帮年轻人,连个老头子都不如!
赵构有点挂不住脸面,以大元帅的名义召开誓师大会。宗泽连夜踩着黄河上的冰面跑来劝赵构: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缓。
正说话间,京城来人说皇帝正在跟金人谈价钱,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宗泽一听就觉得有诈,他对赵构说:京城都被包成饺子了,鬼才和你谈判哟,我们还是连夜向京城增援。
汪伯彦训斥道:人和人之间就没点信任吗?能动嘴咱坚决不动手!日后将汪汪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人,正是他的学生秦桧。
宗泽被赶出大元帅府,理由是你行你先上!
公元1127年,在各界同仁出工不出力的努力下,大宋终于迎来最屈辱的时刻。
宗泽一路血战打到开德,连续十三场大败金兵。他边打还边招呼其他同事进京抢救老板,但是没有人响应他(皆以泽为狂)。
宗泽只能继续孤军奋战,从河北邯郸打到河南卫辉。眼看着离开封越来越近了,但是队伍也快被打残了。
他写信苦劝赵构发兵增援,却发现这货带着大部队跑山东去了。那里有个毛的金兵啊!组团进山大找伴读丫环吗?
宗泽不禁仰天长叹,面对前方十倍于己的金兵,他对浑身血迹的部下说道: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金兵的战斗力是可怕,但远远没有内心的恐惧可怕。
宗泽带着支离破碎的队伍,依然能打出斩首数千的战绩。金兵看见这糟老头子就绕着走,赵构也远程封他为徽猷阁待制。
然而,还没等宗泽打进开封,金兵就破城掳走数千人,史称靖康之耻。
宗泽既想夺回徽钦二帝,又想干掉张邦昌这个伪皇帝。但是他没有足够兵力,也没有兄弟部队来帮忙。
赵构让他悄悄蹲在城墙根下,多搞点开封城里的情报。宗泽不停写信劝康王赶紧回家,老赵家只剩他一根独苗了。
北宋灭亡两个月后,赵构在商丘创立南宋。
宗泽入朝大谈复兴计划,说到国破屈辱处慷慨流涕。听的宋高宗心烦意乱,李纲等主战派却备受鼓舞(见秦岭一白.韩世忠篇)。
求和派害怕跟金兵起正面冲突,准备抬着高宗皇帝往扬州跑,让宗泽留下来当龙图阁学士。
但是架不住金兵穷追猛打,智囊团又准备割地求和——要地盘就明说嘛,能动嘴您尽量别动手成不?
宗泽想起在山里种地时,还打算把大哥刨个坑埋了。只要将种子埋入土里,就能化作丰硕无比的收获。
如此神奇而珍贵的土地,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
宗泽上奏道:太祖天下思传万世,奈何割河之东西,又割陕之蒲解乎?自金人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宋高宗看的面红耳赤,就让宗泽去管理开封府。自从金兵攻破国都后,赵构再无勇气回到那个生养他的地方。
宗泽此时已经68岁了,却依然像18岁外出游学般义无反顾。这是他穿上盔甲的第三年,也是人生最后一年...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
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
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宗泽策马走进开封城,满眼尽是残垣断壁。金兵抢掠之后退守黄河岸边,城里的兵痞盗贼却冒出来祸害同族。
恢宏富饶的国都变成了烂摊子,宗泽逮到骗小孩棒棒糖的都直接剁(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
王善是当地最大的黑社会头子,号称手下马仔七十万。就算宗泽将部下家眷编入战斗序列,人数还不及对方的零头。
他孤身进入王善老窝,从个人生死说到家国大义。听的老王和周边盗匪组织就地解散,纷纷表示以后要好好做人。
宗泽将开封城治理的井井有条,然后写信劝皇帝回家。宋高宗没有明确答复,只是让他担任京城留守。
宗泽以为皇帝还不放心安全问题,就在附近修建24道防火墙。又跑到黄河对岸联络诸将,总共集结出上百万兵力。
然并卵,宋高宗依旧带着人马在南方转圈圈。
有一天,宗泽巡查回来看见刑场跪满了人,都是等着叫号被砍头的。他发现其中有个年轻人,正扬着脑袋四处张望。
宗泽顿觉有趣,其他人临死前都在哭爹喊娘,这小子倒是挺有骨气。叫过来一问话,仅仅是跟领导关系不合。
恰逢金兵攻打汜水关,宗泽觉得这个年轻人谈吐不凡,就让他带着五百骑兵上阵杀敌,结果大获全胜。
宗泽当场安排他做统领,不久又提拔他做统制。原因很简单:这小子能文能武,打起仗来有勇有谋。
这个年轻人叫岳飞,那年才25岁。
岳飞一生都想迎回徽钦二帝,因为这比迎回高宗要容易些。他看到宗泽拼尽老命稳住河南,赵构却还是不愿回家。
在南宋的新都城,宗泽已经成了笑话(每见泽奏疏,皆笑以为狂)。但是,谁也没资格嘲笑这位老将的战绩。
金大将围开封,宗泽下棋之间大败敌军。
粘罕大军压境,宗泽派兵将其打回西京。
招揽敌方降将,打探金国战力虚实。
南宋清剿义军,力保民众复国忠心。
...
眼看北伐形势越来越好,宗泽派小儿子入朝请皇帝回家:今收复伊、洛而金酋渡河,山砦义民日望官兵之至,中兴之兆可见...
宋高宗还是不愿回来,而宗泽在金国的声望比南宋还高(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
摊上这样的老板,就算没有战死也得被气死。
在强敌环绕的危难处境之下,这位68岁的老人竟能硬生生打出一片天地,我不知道他哪来如此强大的信念。
出生时非同寻常的梦境?
孩童时耕读传家的启蒙?
青年时游学见闻的热血?
为官后为民造福的刚正?
国破后护佑苍生的大义?
宗泽没工夫考虑这些问题,他已经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即便拥有气吞天下的壮志,也阻挡不了英雄迟暮的衰老。
他只有一个念想:临死之前能看到皇帝回家。但是递交上去的24封《乞回銮表疏》,连一个字的回复都没有。
我在这里苦苦支撑,到底是为了什么?
宗泽忧愤之下背部长起毒疮,他再也没有力气跨上战马,只能趴在床上静静休养。和身体病痛相比,内心的屈闷更加难受。
部将每次前来探望,宗泽都会鼓足力气说道:吾以二帝蒙尘而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人离开后,这位老人总是神情落寞的念叨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1028年7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宗泽望着窗外电闪雷鸣,不禁想起母亲当年那个梦境。念及情深之处,宗泽悲恸大呼道:过河!过河!过河啊!
毒疮迸发,血流如注。68岁的宗泽死了,除过高喊三声“过河”,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从今往后,宋高宗在南乡尽情享乐,再也没人喊他回家了。而杜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败光宗泽苦心打出的局面。
长江以北,再无大宋半分土地。后人有诗云:
呜呼哀哉元帅公,太平时节君不容。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长在谪籍中。
及至乱离君始用,民之无禄天不从。
众人畏缩公独奋,毅然来建中兴功。
嗟我草莱一贱士,念此抑郁气拂胸。
衔哀忍涕何有极,愿以此诗铭鼎钟。